汉源坡
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三十里汉阳镇石洞沟。《宋史·王全斌传》:乾德三年(965),蜀将“(王)昭远闻(史)延德兵趋来苏,至清强,即引兵退,陈于汉源坡”。即此。
又作汉源驿。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东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,王全斌伐蜀,蜀将“王昭远等引兵退驻汉源坡”,全斌至,“昭远免胄弃甲而逃”,即此。
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三十里汉阳镇石洞沟。《宋史·王全斌传》:乾德三年(965),蜀将“(王)昭远闻(史)延德兵趋来苏,至清强,即引兵退,陈于汉源坡”。即此。
又作汉源驿。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东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,王全斌伐蜀,蜀将“王昭远等引兵退驻汉源坡”,全斌至,“昭远免胄弃甲而逃”,即此。
在今甘肃敦煌市东北三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敦煌郡效谷县颜师古注: “本渔泽障也。桑钦说孝武元封六年济南崔不意为鱼泽尉,教力田,以勤效得谷,因立为县名。”
一作宜阳栅。在今河南遂平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十一年 (816),李愬讨吴元济,“袁滋至唐州……元济围其新兴栅,滋卑辞以请之,元济由是不复以滋为意”。即“宜阳栅”。
明万岁山之俗称。即今北京故宫神武门北景山公园内景山。明沈德符 《万历野获编》 卷24:“俗所谓煤山者,本名万岁山,其高数十仞,众木森然。相传其下皆聚石炭,以备闭城不虞之用者。” 又明刘若愚 《明宫史》
①又称西路右翼左旗。清顺治十二年(1655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东部比格尔附近。②清康熙三十年(1691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布尔根。③又
元代于夜苴部置,属罗雄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富源县东南八十六里亦佐。明永乐初改属曲靖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曲清府亦佐县:“号夜苴部,后讹为亦佐。”清康熙八年(1669)废入罗平州。古县名。元初置,治今云南省
在今陕西大荔县境。《晋书·姚泓载记》:东晋义熙十二年(416),羌人起兵反后秦,后秦将姚宣“弃李闰,南保邢望”,即此。十六国时地名。确地未详,疑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十二年(416
1933年改红水县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在大芦塘 (今甘肃景泰县东芦阳镇)。1978年徙治一条山镇 (即今治)。在甘肃省中部北端、腾格里沙漠以南,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,东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为邻。属白银市。
南朝陈文帝陈蒨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25上元县:文帝蒨永宁陵“在县东北四十里蒋山东北”。
又名禁钟楼。在今广东广州市惠福西路北侧五仙观内大殿后面的坡山顶上。始建于明洪武七年 (1374)。高17.45米。楼基用红砂岩砌筑高大方台,中开拱形门洞,前后贯通。上为重檐歇山瓦顶,上悬 “岭南第一楼
又名狄水河、七星沟。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,东南流经定州市南合古滱水。相当今孟良河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滱水又东,右会长星沟,沟出上曲阳县西北长星渚。”《清一统志·定州》“长星沟”条引《旧府志》:“狄水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