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泰常八年 (423),拓跋嗣自南而北巡,秋七月,幸三会屋侯泉”。即此。在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。北魏泰常八年(423年),魏主拓跋嗣“如三会屋侯泉”,即此。
古为韩朋镇。即今四川遂宁市西南东禅镇。有东禅寺。清光绪《遂宁县志》卷1:东禅场“在县西九十里”。
唐渤海国置,为集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沈阳市东南奉集堡。金属贵德州。元废。明洪武初复置,寻废。古县名。渤海国置,治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南奉集堡。为集州治。金属贵德州。元废。
在今福建漳州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:天宫溪在“府西北七十里。源出龙岩县天宫山,流至此,为漫潭之上流。亦曰天宫大濑。中有石漈,高丈余。其水倾泻溪中, 自成音节,俗谓之更鼓水”。
战国时赵元氏邑。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十五里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孝成王十一年(前255):“城元氏。”《集解》:“《地理志》常山有元氏县。”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省元氏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孝
南宋绍熙元年 (1190) 改普安军置,治所在普安县 (今四川剑阁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、梓潼二县及江油、广元二市部分地。端平三年(1236) 移治苦竹隘 (今剑阁县东北小剑山顶)。元至元二十年 (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开元七年(719)升平卢军使置,为玄宗时十节度使之一。治所在营州(今辽宁朝阳市)。领平卢、卢龙二军,榆关等守捉及安东都护府,屯营、平二州境,相当今河北滦河下游以东,辽宁大凌河以西地区
元至元十二年(1275)置,属马湖路。治所即今四川沐川县。明洪武四年(1371)改为沐川州,不久复为沐川长官司,属马湖府。万历十七年(1589)属屏山县。清雍正五年(1727)属叙州府。后废,改为沐川
古道路名。北魏筑,以道出灵丘县,故名。北起今山西大同市,南越恒山,灵丘县以下沿唐河谷道出太行山,南抵河北定州市,为当时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天兴元年(398),“发卒万
即今河北威县东北寺庄乡。明嘉靖《威县志》卷2:寺庄集“在县东北七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