汀州路
元至元十五年(1278)升汀州为路,属福建行省。治所在长汀县(今福建长汀县)。大德三年(1299)罢福建行省后改属江浙行省。辖境相当今福建武夷山脉以东,明溪、清流、连城、上杭、永安等县市以西地区。明洪武元年(1368)改为汀州府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汀州为路,治长汀县(今属福建)。属福建行省。大德三年(1299年)后改属江浙行省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武夷山脉以东,明溪、清流、连城、上杭、永定等县以西地区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为汀州府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)升汀州为路,属福建行省。治所在长汀县(今福建长汀县)。大德三年(1299)罢福建行省后改属江浙行省。辖境相当今福建武夷山脉以东,明溪、清流、连城、上杭、永安等县市以西地区。明洪武元年(1368)改为汀州府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汀州为路,治长汀县(今属福建)。属福建行省。大德三年(1299年)后改属江浙行省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武夷山脉以东,明溪、清流、连城、上杭、永定等县以西地区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为汀州府。
即今意大利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“意大里亚,居大西洋中,自古不通中国。万历时,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,为万国全图,言天下有五大洲。…时著声中土者,更有龙华民、毕方济、艾如略、邓玉函诸人。”
即今山东烟台市南莱山镇。因该地有一座小土山称为莱山而得名。旧属牟平县。民国 《牟平县志》 卷3: 莱山集 “在县 (今宁海镇) 西偏北四十里” 莱山镇。
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博山县城郊析置,治博山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博山区)。1950年5月撤销,并入博山县。旧市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博山县析置,治博山(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)。1950年撤销
即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南恭门乡。北宋于北置弓门砦。
在今四川大足县西南五十里石桌乡石篆山上。为儒、释、道三教摩崖造像群。始刻于北宋元祐二年(1087)。主要集中在子母殿、千佛崖两处。子母殿有九龛,佛教造像有毗卢佛、文殊、普贤等,儒家造像有孔子,道教造像
又作竭叉、沙勒、佉沙、室利讫、粟多底、可失哈里、哈失哈等。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疏勒城 (今新疆喀什市)。《三国志· 乌丸鲜卑东夷传》: “魏兴,西域虽不能尽至, 其大国龟兹、 于窴
①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。唐王昌龄有《芙蓉楼送辛渐》诗。②在今湖南洪江市黔城镇沅江南岸。唐诗人王昌龄在丹阳(今江苏镇江)时曾写有《芙蓉楼送辛渐》诗,后迁龙檦(治今黔城镇)尉。此地芙蓉楼即后人为纪念王昌龄而
五代南唐升湖口镇置,属江州。治所即今江西湖口县。元属江州路,明、清皆属九江府。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在江西省北部、长江南岸,西濒鄱阳湖,北邻安徽省,鄱阳湖在此注入长江。属九江市。面
又名诸阳山。在今安徽宿州市西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南济阴郡定陶县: “有睢阳山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一》: 诸阳山 “在宿州西北二十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睢定陶有睢阳山。《州志》: 以山在睢水之阳
即析城山。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南,为中条山系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3阳城县: 析城山 “亦曰析津山”。即“析城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