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阳县

永阳县

①南朝宋置,属随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北。南齐属随郡。西魏改为吉阳县。

②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置,为应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北广水市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应山县。

③东魏置,属阳安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北。北齐废。

④隋开皇十年(590)置,属易州。治所即今河北涞水县。十八年(598)改名涞水县。

⑤隋改营浦县置,属永州。治所在今湖南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。大业初属零陵郡。唐贞观八年(634)省入营道县。天授二年(691)复置,属道州。治所在今湖南江永县西五里白塔山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永明县。

⑥唐景龙三年(709)置,属滁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来安县北瓦岗村。《寰宇记》卷128永阳县:“取县北永阳山为名。”五代南唐升元二年(938)改为来安县。


古县名。(1)南朝宋置,治今湖北省广水市北。属郢州。西魏改名吉阳县。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年)复置,治今湖北省广水市。为应州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应山县。(2)东魏置,治今河南省确山县东北。属阳安郡。北齐废。(3)隋开皇九年(589年)以营浦县改名,治今湖南省道县西。武德中移治今湖南省江永县西。隋、唐属道州。贞观八年(634年)省入营道县。武周天授二年(691年)复置,治今县城东南圳景村。属道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永明县。(4)唐景龙三年(709年)置,治今安徽省来安县。属滁州。五代南唐昇元二年(938年)改为来安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苦竹派站

    元置,在今广东紫金县西南古竹镇。明改为驿。元置,在今广东省紫金县西南古竹。明初改为苦竹派驿。

  • 六川

    一作六水。据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:“何谓六川?河水、赤水、辽水、黑水、江水、淮水。”高诱注:“河出昆仑东北陬,赤水出其东南陬。辽水出砥石山, 自塞北东流直至辽东之西南入海。黑水出昆仑西北陬。江水出岷山

  • 石板市

    即今广东徐闻县东北石板墟。清宣统《徐闻县志》卷1:石板市在“县北六十里”。

  • 介立山

    又名方山。在今河南嵩县东北。《水经·伊水注》:焦涧水“东流径孤山南,其山介立丰上,单秀孤峙,故世谓之方山”。

  • 广化县

    ①三国吴置,为高兴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阳西县东北。南朝宋为宋康郡治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宋康县。②北魏置,为广化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。隋开皇三年(583)罢郡,县属凤州。仁寿元年(60

  • 罗岩山

    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。宋 《嘉泰会稽志》卷9上虞县: 罗岩山 “在县 (治今丰惠镇) 北七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 绍兴府上虞县: 罗岩山“丹岩翠壑,泉石甚胜。其旁数山环列,而罗岩为之冠”。

  • 共水

    又名恭水。即今山西芮城县东北三十里恭水涧。源出甘枣山,南流入黄河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甘枣之山,共水出焉,而西流注于河。”

  • 浮渝府

    即扶余府。治所在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。《宋史·渤海国传》: 太平兴国六年 (981),“赐乌舍城浮渝府渤海琰王”。

  • 思州军

    南宋绍兴年间置,治所与安夷县同城。即今贵州镇远县。后废。南宋绍兴年间置,与安夷县同城而治,即今贵州省镇远县。属思州。后废。

  • 西葛镇

    在今江苏江浦县西北西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浦县“东葛城”条下:“又有西葛城,在县西北四十里。”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中部。面积49.1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葛各庄。人口 32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