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福县

永福县

①北魏黄兴初置,属建昌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境。太和十五年(491)属彭城郡。武定五年(547)改属蕃郡。北齐省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二》 “永兴废县”下载:“又有故县城,在(滕)县东南一百二十里茱萸山北,今犹名故县集,疑即故永福也。”

②隋大业初改石梁县置,属江都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天长市西三十里石梁镇。唐初废。

③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桂州。治所即今广西永福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7永福县:“析始安县之永福乡置,因以为名。”南宋属静江府。元属静江路。明属桂林府,隆庆五年(1571)改属永宁州。清复属桂林府。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

④北宋崇宁元年(1102)改永泰县置,属福州。治所即今福建永泰县。《舆地纪胜》·卷128福州《县沿革》永福县引《国朝会要》:“崇宁避哲宗陵名,改曰永福。”元属福州路。明、清属福州府。1913年属福建东路道。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同名,复改永泰县。宋时有银场。


(1)古县名。隋大业初改石梁县置,治今安徽省天长市西石梁镇。属江都郡。唐初废。(2)古旧县名。北宋崇宁元年(1102年)改永泰县置,治今福建省永泰县。《舆地纪胜》,福州永福县引《国朝会要》:“崇宁避哲宗陵名,改曰永福。”属福州。元属福建路。明、清属福州府。1914年因与广西省永福县重复,仍改名永泰县。(3)今县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。属桂林市。面积 2807 平方千米。人口26.8万。辖4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永福镇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永福山“在永福县南五里。县以此为名”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始安县之永福乡置永福县,治今址,属桂州。南宋属静江府。元属静江路。明属桂林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漓江道,1914年属桂林道。1926年直属广西省。1949年属桂林专区。1953年撤百寿县并入永福县。1971年属桂林地区,1999年属桂林市。地处桂北山地与桂东北山地交接带,地形以山地为主,西半部为天平山系,西南部为喀斯特山区;东半部北段为谷地、丘陵,南段为驾桥岭。洛清江及其支流流经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甘蔗、玉米、木薯、黄红麻为主。为罗汉果原产地。矿产有硫铁、铅、锌、铜、重晶石等。工业有水泥、化肥、制糖、制药、酿酒、饮料、胶合板、油脂化工、纺织器材、电力等。湘桂铁路、322国道及桂柳高速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永宁州城、百寿岩、窑田岭宋代窑址、凤山、月山岩、穿岩和苏桥汉墓、板峡湖、麒麟山风景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百尺口镇

   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北六十里百尺口乡。因百尺沟故渎而名。明置百尺口巡司。清乾隆十年(1745)裁。民国时设县佐。

  • 毛巅岭

    在今浙江奉化市西六十里。宋《宝庆四明志》卷14奉化县:毛巅岭“崎岖涧谷,行者限阻,宋绍兴初,有毛居士者凿岩,以便民旅往来”。

  • 养利州

    北宋置,属太平砦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北。元属太平路。明属太平府,弘治间迁治今大新县(桃城镇)。1912年改为养利县。北宋置羁縻州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北。明为正州,属太平府。弘治间迁治今大新县。1

  • 三义镇

    即三汊镇。在今江苏泗阳县东南三岔。《明史·河渠志二》:万历四年(1576),御史陈世宝言:“河自桃源三义镇历清河县北,至大河口会淮入海。”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三义镇巡司“旧名三汊镇。在桃源县东三十

  • 小凌河城

    清置,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:小凌河城“在锦县东南十八里。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佐领骁骑校驻防”。

  • 雄山

    ①有大、小雄山。大雄山在今河北雄县西南二里,小雄山在其东南一里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雄县: 大雄山 “高峙数十丈,峰顶广夷,一名望山,以其标领群岫为众望也。其左翼为小雄山,奇峰牙列,石罅甘泉出焉。五

  • 上达隘

    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永春县:上达隘在“县西南二十余里白芒坑山后。相近有高平隘,路出安溪打鼓岭,俱嘉靖初筑以拒贼”。

  • 白龙河

    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白龙河“在府西北五十里。西接得胜河,东通澡港,入大江”。

  • 假密亭

    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北 (一说在高密市境)。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: 曹参 “从韩信击龙且于上假密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南殄寇镇

    北宋置,属新蔡县。在今河南新蔡县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