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平路
元大德四年(1300)改平滦路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卢龙县(今河北卢龙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地。明洪武初改为平滦府。
元大德四年(1300年)改平滦路置,治卢龙县(今属河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为平滦府。
元大德四年(1300)改平滦路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卢龙县(今河北卢龙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地。明洪武初改为平滦府。
元大德四年(1300年)改平滦路置,治卢龙县(今属河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为平滦府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。民国《西湖新志》卷2:丁家山“俯瞰全湖,水天一碧,又名一天山;西沿麦岭,三面无邻,又名小孤山”。清雍正九年(1731)辟磴道数十级,以达山顶。山下有水竹居(刘庄)。又称一天山。在浙
清雍正十三年(1735)置,属施南府。治所即今湖北利川市。光绪《利川县志》卷12:“利川,后周置盐水县。而县西南革井溪,旧亦有盐水。举利川者辄曰革井。”县以革井溪为名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
在今云南晋宁县(昆阳镇)东北二十四里,晋城镇西天城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晋宁州:天女城“在州(今晋城镇)西。晋大安中,李毅为益州部南夷校尉。病卒,女秀明达,有父才,权领南中,城盖秀所筑,因名”。
在今安徽舒城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26舒城县:“六城在县东南六十里。按《春秋·文公五年》:‘楚人灭六’。杜预云:六,皋陶之后也,今庐江六县,即淮南王黥布所都之邑也。”
即今云南石屏县西河底河。《清一统志·临安府》:矣落河“在石屏州西八十里。自元江州流入境,又东入亏容甸司界。即元江下流也。一作落矣江”。
明洪武十年 (1377) 改贺州置,属平乐府。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。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2年迁县治八步镇,即今贺县治。古旧县名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改贺州置,治今
清置,属永宁州。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七十里上关镇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①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霍州市东南。《左传》:僖公十五年(前645),“晋阴饴甥会秦伯,盟于王城”。杜注:“阴饴甥即吕甥也,食采于阴,故曰阴饴甥。”②即“平阴”。春秋周地。在今河南孟津县北。《左传》:昭公
在今江苏淮阴县城北。原淮水至此因曲折而流速湍急,故漕舟多有沉溺之患。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北部。旧为淮河河曲,流急水湍,漕舟常有沉溺之患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阆州置,治所在阆中县 (今四川阆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、苍溪、南部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阆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阆州置,治阆中县(今四川阆中市)。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