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安寺
①即今北京市西郊的卧佛寺。建于唐贞观年间,初名兜率寺。元至顺二年(1331)改称昭孝寺,后又改名洪庆寺。明宣德正统间重修,改称寿安禅林。崇祯间改名永安寺。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,改名十方普觉寺。因寺内有卧佛造像,故俗称卧佛寺。
②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永安寺“在浑源州东北。元延祐三年建。明洪武中并报国等寺入焉”。
即“永宁寺(1)”。
①即今北京市西郊的卧佛寺。建于唐贞观年间,初名兜率寺。元至顺二年(1331)改称昭孝寺,后又改名洪庆寺。明宣德正统间重修,改称寿安禅林。崇祯间改名永安寺。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,改名十方普觉寺。因寺内有卧佛造像,故俗称卧佛寺。
②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永安寺“在浑源州东北。元延祐三年建。明洪武中并报国等寺入焉”。
即“永宁寺(1)”。
1913年改永绥厅置,属湖南辰沅道。治所即今湖南花垣县。1953年改名花垣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永绥直隶厅改置,治今湖南省花垣县驻地花垣镇。1953年更名花垣县。
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9广州:乱石山“在蒲涧后,(唐)杜审言诗曰:乍将云鸟极,还与星河次;上耸忽如飞,下临如欲坠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南海县“白云山”条:“乱石山在府东北二
在今甘肃平凉市东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东晋太元十四年(389),后秦主姚苌与秦主苻登“连战累败,乃遣其中军姚崇袭大界;(苻)登引师要之,大败崇于安丘,俘斩二万五千”。即此。区片名。在山东省安丘市境北部
即百泉。在今甘肃泾川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泾州一》:百泉“在州西三十五里。泉源溢窦而出者数十,四时不涸,民资灌溉,亦名百泉沟。下流入泾”。
东魏天平初置,属洛州。治所在堙阳县(今河南伊川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伊川县东部及登封市西部地。北周废。东魏天平初置,治堙阳县(今河南登封市西南颍阳西)。辖境约相当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及伊川县部分地。属
指今四川西昌市东南邛海及邛海河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邛都县“有邛都河,河中有蜯巂山”。
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六十里乐碛镇。清道光《江北厅志》卷2:乐碛镇“去城一百二十里”。李元《蜀水经》卷5:“江水又东经乐碛镇。碛深不过丈余,冬水涸时往往胶舟。谚云:深不过巴阳,浅不过乐碛。”
亦名万顷池。战国秦惠王二十七年(前311)建成都城取土成池,在四川成都市北十里凤凰山东南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其筑城取土,去城十里,因以养鱼,今万岁池是也。”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成都县:“北
西汉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大城县西南。东汉属河间国。西晋移治今河间市东。北魏孝昌二年(526)复还汉旧城,属章武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河间市东北。属勃海郡。西晋徙
明置,属桐城县。即今安徽枞阳县东下枞阳。明于此设马踏石巡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