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兴县

永兴县

①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)改余暨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萧山市。隋开皇九年(589)省。唐仪凤二年(677)复置,属越州。天宝元年(742)因与江夏郡永兴县重名而更名萧山县。

②北魏黄兴初置,属建昌郡。治所即今山东枣庄市西薛城。太和十五年(491)属彭城郡。武定五年(547)改属蕃郡。北齐废。

③南朝宋孝建元年(454)置,属建昌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境。梁废。

④南齐置,属齐昌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北大河镇东一里白花坂。隋开皇初改为新蔡县。

⑤南朝陈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阳新县东五十里。隋开皇十一年(591)废入富川县。十八年(598)改富川县为永兴县,移治今阳新县。大业初属江夏郡。唐属鄂州。北宋为兴国军治。元为兴国路治。明洪武九年(1376)废入兴国州。

⑥唐光启中置,为新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北涿鹿县。辽为奉圣州治。金大定元年(1161)改名德兴县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)复名永兴县,为奉圣州治,后为保安州治。明洪武初废。

⑦北宋熙宁六年(1073)改高亭县置,属郴州。治所即今湖南永兴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永兴县:“宋熙宁中,太宁李士燮以古便县基据郴江上,舟楫往来,贸易相通,可建邑居而设场市,乃更徙治焉,名曰永兴。”元属郴州路。明属郴州。民国初属湖南衡阳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三国吴以余暨县改名,治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长兴。属会稽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并入会稽县,唐仪凤二年(677年)复置,属越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萧山县。(2)北魏皇兴初置,治今山东省枣庄市西薛城。属建昌郡,太和十五年(491年)属彭城郡。东魏武定五年(547年)改属蕃郡。北齐省。(3)南朝齐置,治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北。属齐昌郡。隋开皇初改名新蔡县。(4)南朝陈置,治今湖北省阳新县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以后先后为兴国军、兴国路、兴国州治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废。(5)唐光启中置,治今河北省涿鹿县。为新州治。辽为奉圣州治。金大安元年(1209年)改为德兴县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复改为永兴县,为保安州治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湖南省东南部、耒水中游。属郴州市。面积 1979 平方千米。人口63.3万。辖8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置便县,治今城关镇,属桂阳郡。东晋省入郴县。南朝陈复置。隋又省入郴县。唐开元十三年(725年)析郴县置安陵县,治今高亭司,属郴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高亭县,属桂阳郡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县治迁今城关镇,改名永兴县,沿袭至今。元属郴州路。明属郴州。清属郴州直隶州。1914年属衡阳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郴县专区,1951年属郴州专区,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。1954年属郴县专区,1960年属郴州专区。1968年属郴州地区,1994年属郴州市。地处南岭山地东部,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主要有稻、甘薯、小麦、大豆、花生、烟草、茶叶。家禽、生猪饲养普遍,为三黄鸡主要产区。林产有松、杉、油茶等,为省油茶重要生产县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锰、铜、铅、锌等。工业有采矿、化工、冶炼、机械、针织、造纸等。小冶炼等传统手工业有名。京广铁路经过县西南部。有京珠高速公路、106国道、永安等公路。耒水通航。名胜有观音岩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陵城

    ①在今河北临漳县东南三里岗陵城。《水经· 洹水注》: 洹水 “东北径高陵城南”。即此。②即今湖北阳新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3兴国军永兴县: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“改富川曰永兴,居高陵故城。正 (

  • 党河

    即今甘肃敦煌市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之党河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: 氐置水,“今有党河,亦名锡尔噶勒津诃,发源敦煌县东南山中,北流二百余里,折西流百余里,会南来之一水,又折北流达沙州旧城之东,新城之西

  • 小安溪河

   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之小安溪,为涪江支流。《元和志》卷33巴川县:“小安南溪,源出县南巴山中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36巴川县:小安溪“源出县南巴山中,北流经县理南,又东北合侯溪水”。

  • 虎台 (臺)

    在今青海西宁市西五里。《清 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 虎台 “台有九层,高九丈八尺。相传秃发傉檀所筑”。

  • 从颜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播朗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北。后废。

  • 渔梁

    在今安徽歙县东南三里练江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歙县: 渔梁 “府南三里有石梁。旧以扬之水及黄山诸水,凡四溪会流城西,陡泻而下,无复停蓄,故为津梁,以缓水势。宋绍兴中废,嘉定中复修,凿山取石,为永

  • 砚池

    在今江苏常州市北门外林庄邹浩墓侧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0常州府: 砚池 “在武进县邹浩墓侧,世传浩洗砚于此”。

  • 平水

    ①在今山西临汾市西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汾水南与平水合,水出平阳县西壶口山, ……其水东径狐谷亭北, ……又东径平阳城南,东入汾。”②平阳府(今山西临汾市)的别称。以城西汾水支流平水而得名。金、元时置

  • 茹蔴岭

    亦作茹麻岭。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泾县: 茹麻岭 “群山环列,径道崎岖,有巡司戍守。岭北即桓公岭也”。

  • 大关

    ①在今安徽潜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潜山县:“大关在县西四十里,地名笼口。”《清一统志》作“龙口”。②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大关镇。清道光《桐城续修县志》卷1《乡镇》:大关在“城北四十里”。③即分水关。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