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西城
明崇祯九年(1636)筑,即今贵州黔西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水西城“水西巢穴也。直贵阳府之北,旁多大山深箐,径路迂回,夷恃为险”。清康熙三年(1664)置黔西府。
明崇祯九年(1636年)建。即今贵州省黔西县。土司安氏居之,清康熙三年(1664年)安氏叛,讨平之,置黔西府。后改为州,属贵州大定府。
明崇祯九年(1636)筑,即今贵州黔西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水西城“水西巢穴也。直贵阳府之北,旁多大山深箐,径路迂回,夷恃为险”。清康熙三年(1664)置黔西府。
明崇祯九年(1636年)建。即今贵州省黔西县。土司安氏居之,清康熙三年(1664年)安氏叛,讨平之,置黔西府。后改为州,属贵州大定府。
即伊卢山。今江苏灌云县东北伊芦山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安乐县:“有伊莱山神。”
在今江西安福县城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6吉安府: 蒙冈山 “在安福县治东。林木森秀,城中望之蔚然。一名秀峰。上有东岳行祠”。
在今广西永福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永福县: 银洞水 “在县西十五里。有二源: 一名石城隘,一出茶山,并流为银洞水,东至城西,谓之西江,有西江渡,下流入长宁水”。
即瀑布山。在今山东肥城市东南三十一里。唐李白《赠别王山人归布山》之“布山”即此。
又作次朗错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西南二十里。藏语意为万条路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三十二错、定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即今四川开县西南之南雅镇。清咸丰 《开县志》 卷3: 南垭场 “离城一百里”。
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北礵岛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。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北礵岛。郑和下西洋经此。
即今西藏桑日县东北沃卡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5《部落》中有沃卡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沃卡宗。1960年并入桑日县。“沃卡”, 藏语意为“沃德贡杰”神喜欢之地。
明置,在今广西武鸣县东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武缘县: 黄桐驿在 “县东六十里,马驿也”。
亦作大灵河、灵河、凌河。在今辽宁西部。清《满洲源流考》卷15引《元一统志》:“大凌河在兴中州,下流入义州境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右屯卫:大凌河在“卫西二十五里。自广宁中屯卫流入境,又东南入于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