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道山
亦作别笃山、别驾山。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。《明太祖实录》:洪武五年(1372)六月,征西将军冯胜、副将军傅友德进兵至亦集乃路,元守将以城降。师次别笃山口,元岐王朵儿只班遁去,追获其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及马驼牛羊十余万。清张穆《蒙古游牧记》卷16:“别笃山, 今曰毕道山。”
亦作别笃山、别驾山。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。《明太祖实录》:洪武五年(1372)六月,征西将军冯胜、副将军傅友德进兵至亦集乃路,元守将以城降。师次别笃山口,元岐王朵儿只班遁去,追获其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及马驼牛羊十余万。清张穆《蒙古游牧记》卷16:“别笃山, 今曰毕道山。”
①唐中和三年(883)改浙江东道节度为义胜军节度,治所在越州(今浙江绍兴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新安江、富春江、钱塘江以南部分。光启三年(887)改威胜军节度,乾宁初又改为镇东军节度。北宋初废。②唐方镇名
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8龙里卫:谷峡山“在大平伐长官司治东北。连峰峭壁,中一径可通,为两司界限”。
即今越南南岸外之昆仑岛。明王宗载《四夷馆考》卷下:“(外罗山)八昼夜可抵占城海次,十二昼可抵大昆仑山。”
即今江苏淮安市东南平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“周家桥”条下:“平河桥在府西南四十里,南至宝应县六十里。为往来通衢。”
①北宋置,属威远县。在今四川威远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0荣州:石牛镇,“《图经》云:在(威远)县东七十里。本朝尚书右丞何公郯实生于此。何公《庐江集》载:公母夫人墓志云:公生于和义别野,即此地也”。②
①春秋、战国时国名。在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简子乃告诸子曰:吾藏宝符于常山上,先得者赏。诸子驰之常山上,求无所得。毋卹还,曰:已得符矣。简子曰:奏之。毋卹曰:从常山上临代,代可取也
一作掌夫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接南部县界。《元和志》 卷33临津县: “掌夫山在县西南六十里。晋太安元年,遣都护卫博讨李特,特遣将李荡自掌夫山要博,博为伏兵所围,即此山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86西水县
亦作崩江墟。即今广东化州市南鉴江西岸滨江。明万历 《高州府志》 卷1: 化州有崩江墟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 卷10化州: 滨江在 “州南二十四里”。
即贝丘。在今山东博兴县南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“襄公游姑棼,遂猎沛丘。”《正义》:“《左传》云‘齐襄公田于贝丘,坠车伤足’,即此也。”即“贝丘”。
在今江苏宝应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宝应县: 泾河在 “县北四十里。由山阳县界西接漕河,经县东四十里,又东入射阳湖”。渭河最大支流。跨宁夏、甘肃、陕西三省区。《释名·释水》:“水直波曰泾。泾,径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