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殷墟

殷墟

商代后期都城。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四里小屯村一带。《水经·洹水注》: “洹水出山,东径殷墟北。《竹书纪年》 曰: ‘盘庚即位,自奄迁于北蒙,曰殷’。”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秦二世二年 (前208),“章邯使人见项羽,欲约。……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”。《集解》 引应劭曰: “殷墟,故殷都。”20世纪30年代考古发掘,在此发现商代宫殿、宗庙、王陵、手工作坊等遗址,以及包括二万多片甲骨在内的各种遗物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又作殷虚。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约2千米处。以小屯村为中心,包括其北的洹河两岸地区,东西长约6千米,南北宽约4千米。公元前14世纪,盘庚迁都于此,称北蒙,亦称“”。直到帝辛(纣)亡国,共历273年。周灭殷后,渐趋荒芜,故称殷墟。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墟,感宫室毁坏,生禾黍,箕子伤之。”《项羽本纪》:章邯使人见项羽,欲约,“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”。经考古发掘,发现小屯村北有宫殿遗迹,侯家庄一带有殷王族陵墓,出土十多万片甲骨刻辞及大量青铜器和生产工具、生活用品等遗物。著名的“司母戊”大方鼎,四周饰有夔龙纹和饕餮纹,通高 1.33 米,重达875公斤,为世界罕见的重器。还发现武官村大墓和祭祀坑、妇好墓及铸铜作坊、制骨作坊遗址等。现建有殷墟陈列室,展出大量殷代文物。近来新发现有规模宏大的殷代城址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修文千户所

    明崇祯三年 (1630) 置,属敷勇卫。治所在龙场驿 (今贵州修文县)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 改置修文县。明崇祯三年(1630年)置,治今贵州省修文县东北扎佐。属敷勇卫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

  • 三澨

    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嶓冢导漾,东流为汉;又东为沧浪之水;过三澨,至于大别,南入于江。”对三澨的解释众说纷纭,其说主要有:(1)水名。在今湖北京山县、天门市境。汉郑玄《尚书》注:“三澨,水名,在江夏竟陵县

  • 马公泉

    在今湖北恩施市东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州卫:马公泉“宋嘉祐中,运使马公按部至州,以城跨山不可凿井,乃相视水脉,以竹引此泉入城中,公私赖之”。

  • 沙阳县

    西晋太康元年(280)置,属武昌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中有沙阳洲,沙阳县治也。”南朝宋属江夏郡。南齐为江夏郡治。梁为沙州治。隋开皇间废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置,

  • 斡欢河

    即斡儿寒河。今蒙古国鄂尔浑河。《元史·土土哈传》: 至元十四年 (1277),讨脱脱木叛乱,“追脱脱木等至秃兀剌河,三宿而后返。寻复败之于斡欢河”。

  • 三重镇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三重市。原为三重埔,为高山族平埔人渔猎区。1945年设三重镇。1962年升为县辖市。

  • 湿山

    即茂湿山。在今四川茂县北十二里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 贞元十三年 (797) 攻吐蕃,“元膺出湿山、成溪” 即此。

  • 勇里

    在今安徽泾县西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范传》: 范又从孙策攻 “太史慈于勇里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泾县西北。东汉建安三年(198年),孙策擒太史慈于此。

  • 仓州

    即沧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安宜县(今江苏宝应县西南)。七年(624)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安宜县(今江苏宝应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。属淮南道。七年废。

  • 毕齐克齐司

    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毕克齐镇。清属归化城厅,乾隆三十年(1765)设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