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阳县

武阳县

①战国末秦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十五里双河乡平获村与五一村交界处。西汉太初四年 (前101) 为犍为郡治。《后汉书· 岑彭传》: 建武十一年 (35),岑彭破公孙述将侯丹于黄石,“因晨夜倍道兼行二千余里,径拔武阳”。即此。南朝梁改为犍为县。

②南朝宋改南武阳县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即今山东平邑县。北魏属东泰山郡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改颛臾县。

③北魏置,为襄城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西平县西南。北齐为文城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为吴房县。

④北魏改东武阳县置,属阳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莘县西南朝城镇。北齐废。北周复置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) 废。天祐三年 (906) 改朝城县复置,属魏州。五代唐仍改朝城县。

⑤北周保定三年 (563) 置,为沉犀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岷江东岸。隋开皇三年(583) 改为犍为县。

⑥隋开皇初改内陶县置,属陇西郡。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三台乡。十年 (590) 改名陇西县。

⑦唐龙朔二年 (662) 于废临牂县置,属融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六十里黄金镇武阳附近。北宋熙宁七年 (1074) 废。

⑧唐天授二年 (691) 改鄣县置,属渭州。治所在今甘肃漳县西南五里。神龙初复名鄣县。


古县名。(1)秦以武阳邑置,治今四川省彭山县东北江口镇。西汉属犍为郡,东汉为犍为郡治。南朝梁改为犍为县。(2)南朝宋改南武阳县置,治今山东省平邑县。属东泰山郡。北周属琅邪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颛臾县。(3)北魏改东武阳县置,治今山东省莘县西南朝城。属阳平郡。北齐废。北周复置。隋属武阳郡。唐初属魏州,贞观十七年(643年)废入临黄、莘县二县。天祐三年(906年)改朝城县复置武阳县,五代唐复名朝城县。(4)北周置,治今四川省犍为县。为沈犀郡治。隋开皇三年改犍为县。(5)隋开皇初改桓道县置,治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。属陇西郡。十年改陇西县。(6)唐龙朔二年(66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北武阳。属融州。北宋熙宁七年(1074年)废入融水县,为武阳镇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海千户所

    亦作海州中前千户所。明洪武中置,属中军都督府。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。清康熙十七年(1678)废。

  • 乌兰哈拉格庙

    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北阿尔善宝拉格苏木驻地乌兰哈拉嘎。1949—1956年为东部联合旗驻地。

  • 阳升江

    在今湖南攸县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攸县:阳升江“源出县东百里之大乌山。又银坑水亦出焉,经县东五十里,合于阳升江,流入攸水”。

  • 沔口

    又作夏口。即今湖北武汉市汉口,为汉江入长江之口。《水经·沔水》:沔水“又南至江夏沙羡县北,南入于江。郦注:庾仲雍曰, ‘夏口亦曰沔口矣’”。杨守敬《水经注疏》:“自孙权置夏口督屯江南,今鄂州也(今武汉

  • 浒浦镇

    又作许浦镇。南宋置,属常熟县。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北七十里浒浦镇。

  • 呼兰屯

    即今吉林磐石县东呼兰镇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5磨盘山分州 《屯镇》: 正东 “八十里呼兰屯”。

  • 新乡镇

    明改赖因乡置,属马湖府屏山县。在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屏山县: 新乡镇在 “府北二百里沐川司内。本名赖因乡。《志》云: 镇东去犍为县二百里,西去建昌都司千二百里,南接大凉山五百里

  • 贝中聚

    即贝丘。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五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乐安国博昌“有贝中聚”。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乐安国博昌县有“贝中聚”,即此。

  • 石母山

    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七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蒙化府:石母山“在府城北七十里。产石黄(《方舆纪要》作“出石黄及雄黄”),下有泉,为赕中溪,南入罗盘江”。

  • 韦苏图山

    又作威逊图山。汉名桦山。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喀喇沁》:桦山“在左翼(驻地在今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三台子之南)西南四十里。蒙古名韦苏图。盛京锦县大凌河发源于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