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里山
即今陕西洛南县南五十里中干山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武里水 “南出武里山”。即此。
即今陕西洛南县南五十里中干山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武里水 “南出武里山”。即此。
又名湓水、湓江。即今江西九江市西龙开河。源出江西瑞昌县西南青山,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,北流入长江。陈舜俞 《庐山记》: 青湓山 “有井形如盆,因号盆水,城曰湓城,浦曰湓浦”。李商隐诗 《哭刘蕡》: “
在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镇东北三里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周穆王 “赐造父以赵城”。即此。春秋时赵简子居此。隋于此置赵城县。古邑名。在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东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周缪王“赐造父以赵城,由此为
①在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 唐帽山 “在海城县东南界,相近有弟兄山”。咸丰 《岫岩志略》 卷4: 唐帽山在 “城北一百二十里。地名阳喇峪,山势北向,岩谷幽邃,山顶高凸如布帻,
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北龙华镇。清乾隆《屏山县志》卷1:龙溪乡在“县西北八十里,有观音、龙华二场”。咸丰元年(1851)设平安营于此。
在今越南谅山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谅山府“隘留关”条:“又南为鸡陵关。”《明史·张辅传》:永乐四年(1406),张辅伐安南季犛,自凭祥进军,“破隘留、鸡陵二关”。“友谊关”的古称。
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。明嘉靖 《翁源县志》: “耽泉去县 (今翁城镇) 三十里。山下有巨石,鸣泉泻落,珍木兽禽。唐时有僧杖锡于此,耽玩不舍,因名耽石。宋余襄公 (余靖) 磨崖大书记刻尚存。”
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移风山 “梅山瑶人于此从化,名取移风易俗之义”。
即今河北昌黎县东二十里大蒲河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昌黎县图:东南有大蒲河,有都司、千总驻此。在河北省昌黎县东部,东濒渤海。面积74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蒲河,人口 2300。
在今湖北省南漳县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(中庐)县故城南有水出西山,山有石穴出马,谓之马穴山。”
在今贵州遵义市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播州宣慰司: 碧云峰 “在宣慰司西。四峰并峙,一峰迥出,青碧如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