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

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

又名红楼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北端。原为清湖北省咨议局大楼,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在此建革命政府,建立中华民国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又称红楼。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南麓。原为清宣统元年(1909年)所建湖北省咨议局址。为二层砖木结构西式大楼,面阔73米,进深42米,面积约 3000 平方米。门窗制作精致,上层顶端有教堂式望楼。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,在此组成革命军政府,宣布废除清朝帝制,建立中华民国。楼前广场立有孙中山铜像。1981年在此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


猜你喜欢

  • 城洑镇

    在今安徽铜陵县北十里长江中沙洲上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一》: 城洑镇 “在铜陵县北鹊头山,即古鹊头镇也。旧有巡司,今裁”。

  • 祠山

    即横山。在今安徽广德县西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3广德县: 祠山 “在县西五里。旧为横山。有广德王张公祠,天宝中封为祠山”。

  • 下灌墟

    古名下观。即今湖南宁远县东南二十八里下灌乡。清咸丰二年(1852),太平军攻克江华、永明两城后,东进与主力军会师于此。咸丰五年(1855),天地会军焦三、许月桂、李石保、王大才等乘雾袭击清军赵永年部,

  • 枣庄

    即今山东枣庄市。原属峄县。附近多煤矿。1946年设枣庄市。1948年将陶庄矿区并入,改设枣庄办事处。1950年撤销枣庄办事处,并入峄县。1960年复改枣庄市,因驻地枣庄为名。

  • 福余 (馀) 卫

    明兀良哈三卫之一。洪武二十二年(1389) 置,属大宁都司。福余卫又称 “我着”,应即女直兀者部名,其地在元浦峪路、灰亦儿千户所境(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乌裕尔河和嫩江左右)。永乐间改属奴儿干都司。宣德、

  • 阿尔萨尼河

   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,为图古尔河的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图呼勒河“东南流,会钮斡哩、阿尔萨尼等河,折东北入于海”。

  • 南水关

    在今湖南沅陵县城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辰州府沅陵县: 南水关在 “府城南门外。又城西有西关。为近郊防御处”。

  • 广州通海夷道

    唐时中国通西亚和非洲东部的道路名。附见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,系根据贾耽所记从边州入四夷道路转载。主要道路有二:(1)由广州经由越南中部、南部沿海地区和附近岛屿,渡新加坡海峡,过爪哇岛、苏门答腊岛、尼科巴

  • 伍城郡

    ①即五城郡。一名仵城郡。北魏置,治所在五城县(今山西吉县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即仵城郡。南朝梁置,属楚州。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汝南郡城阳县:“又梁置伍城郡,后齐废。”③亦作五城郡。

  • 兰风山

    一名兰芎山。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六里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(上虞)县南有兰风山, 山少木多石,驿路带山傍江,路边皆作栏干。山有三岭,枕带长江,苕苕孤危,望之若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