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安军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本湖南观察使,中和三年 (883) 升为钦化军。光启元年 (885) 改武安军,治所在潭州 (今湖南长沙市)。领潭、衡、郴、连、道、永、邵等州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大部、广东北部、广西东北部分地。北宋初废。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光启元年(885年)以钦化军改名,治潭州(即今湖南长沙市)。五代十国属楚,辖境约相当今湖南省平江、长沙、醴陵等市县。北宋初废。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本湖南观察使,中和三年 (883) 升为钦化军。光启元年 (885) 改武安军,治所在潭州 (今湖南长沙市)。领潭、衡、郴、连、道、永、邵等州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大部、广东北部、广西东北部分地。北宋初废。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光启元年(885年)以钦化军改名,治潭州(即今湖南长沙市)。五代十国属楚,辖境约相当今湖南省平江、长沙、醴陵等市县。北宋初废。
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鸡公背山“在永宁州(治今永宁镇)东,与关索岭对峙。《(贵州)通志》:亦名鸡公背坡。形如鸡背,下临溪涧,山路艰险,往来者视为畏途”。
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一》: 洿池 “在宿松县东南六十里,众水所汇。其中有山,居民列市,利于鱼盐”。
①亦名三汊河。源出安徽六安市南椿树岗,东流经肥西县南,在三汊镇与杭埠河汇合后入巢湖。清嘉庆《合肥县志》卷4:三河“一源出六安州太行山,至双沟入县境……又东二十里为丰乐河,又东二十里会南北诸水,至三汊镇
又名侯谷水、胡甲水。即今山西祁县东昌源河。源出山西平遥县东南,向北纵贯祁县境入汾河。《水经· 汾水注》: 侯甲水 “发源祁县胡甲山,……又西北历宜岁郊,径太谷,谓之太谷水。出谷西北流,径祁县故城南,自
在今山东平度市北五十里,为大泽山天柱峰。上有北魏郑道昭、郑祖述父子的摩崖碑刻,书法具有从汉隶到楷书过渡的特点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北五十里魏村牛王庙内。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(1283),大德七年(1303)毁于地震, 至治元年(1321)重建。明、清曾予修补。庙内现存廊庑、献亭、正殿、垛殿等。殿内供三王(牛王、马
①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。《后汉书·齐武王縯传》: “会下江兵五千余人至宜秋。乃往为说合从之势,下江从之。” 李贤注: “宜秋,聚名,在沘阳县。”②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。《晋书·苻健载记》:东晋永和八年 (
在今贵州贵阳市西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贵阳府: 泽溪 “一作宅溪,有广济桥跨其上。天启初,王三善援会城,营于南门外坡上,又移宅溪,安邦彦远遁陆广河外”。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罗州。治所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南营仔镇西凌禄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零绿县: “以零绿水名。” 五代南汉改属常乐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 (980) 废入吴川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五
①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北大石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合州:大石铺“在州北五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蓬溪县西南大石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蓬溪县:大石铺“在县西四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