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榛子镇

榛子镇

金置,属石城县。即今河北滦县西北九十里榛子镇。明万历四十三年 (615) 移乐亭新桥巡司于此。民国改设县佐。


在河北省滦县西北部。面积98.8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榛子,人口9470。原名榛子岭,因土岭上多榛子树得名。后更今名。明、清为“滦州四大古镇”之一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滦州石城县有榛子镇,即此。明万历中移乐亭新桥巡检司于此。1953年设榛子镇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榛子镇。产玉米、高粱、甘薯、小麦。有木器加工、粮食加工、塑料等厂和采石场。京哈高速公路及102国道和唐榛、古新等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浪子山站

    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浪子山。清置驿站。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33: 奉天南至朝鲜站道二百里 “至浪子山站”。即此。

  • 双牌站

    元置,即今湖南株洲市东双牌铺。明废。

  • 芋原驿

    在今福建福州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芋原驿“在侯官县西北三十里。旧有驿丞。本朝康熙三十八年裁”。

  • 龙安郡

    西魏改北阴平郡置,属龙州。治所在龙安县(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小溪坝镇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地。北周改为静龙郡。

  • 紫阳县

    明正德七年 (1512) 升紫阳堡置,属兴安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紫阳县东二里。嘉靖三十五年(1556) 迁今紫阳县。清属兴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南部、大巴山北麓,南与重庆

  • 高华屿

    即今台湾岛东北之花瓶屿。《隋书·流求传》: 大业六年 (610),陈稜、张镇州率兵自义安(今广东潮安) 浮海击流求,“至高华屿”。即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泉州 “东行二日至高华屿”,当指今澎湖列岛

  • 端氏镇

    即今山西沁水县东端氏镇。隋端氏县故治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在山西省沁水县东南部。面积257平方千米,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端氏,人口7700。为春秋时晋国端氏邑,故名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成侯十六年(前3

  • 乘丘

    春秋时鲁地。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南三十五里。《春秋》: 庄公十年 (前684),“公败宋师于乘丘”。《战国策·魏策》: 张仪谓魏王曰: “齐遂伐赵,取乘丘。” 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兖州市西北

  • 柏柱洋

    又名白鹭洋。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北柏洋乡。1934年为中共闽东特委和闽东苏维埃政府驻地。

  • 迤东道

    清雍正八年 (1730) 置,属云南省。治所在寻甸州城 (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),后徙曲靖府城 (即今云南曲靖市)。初领云南、临安、澂江、广南、曲靖、普洱、开化、东川、昭通、广西、武定、元江、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