榔木岭
亦作楠木岭。在今安徽祁门县东,接黟县界。阊江与新安江分水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祁门县“武陵岭” 条下: 榔木岭 “在县东北五十里。《志》云,岭下水分东西,东入钱塘江,西入彭蠡湖,皆有滩三百六十。岭虽平坦,而据地独高也”。旧时江西鱼船溯阊江而上,依次停泊于此岭下,然后越岭东至黟县鱼亭,转入横江水,东下钱塘。此岭道为两江上游最为方便的连接处,有利于赣浙间交通往来。
亦作楠木岭。在今安徽祁门县东,接黟县界。阊江与新安江分水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祁门县“武陵岭” 条下: 榔木岭 “在县东北五十里。《志》云,岭下水分东西,东入钱塘江,西入彭蠡湖,皆有滩三百六十。岭虽平坦,而据地独高也”。旧时江西鱼船溯阊江而上,依次停泊于此岭下,然后越岭东至黟县鱼亭,转入横江水,东下钱塘。此岭道为两江上游最为方便的连接处,有利于赣浙间交通往来。
在今贵州安顺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安顺府:公具河在“(十二营长官)司东北四十里。旁有公具砦,因名。灌溉田亩,军民利之”。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) 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承圣三年 (554) 十一月,西魏于谨率军伐梁,“魏军至黄华,去江陵四十里”。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承圣三年(554
金置,属蒲台县。在今山东滨州市南二十六里旧镇。(1)在北京市大兴区东南部。面积77.6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安营,人口860。镇区明已成村。传清乾隆帝巡幸至此,赐名安定;又名小营。明、清属
①隋开皇九年 (589) 以鄱阳郡改名。治所在鄱阳县 (今江西波阳县)。大业初改为鄱阳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饶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又改为鄱阳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饶州。唐辖境相
①明置,属山阳县。即今江苏阜宁县治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: 庙湾镇在 “府东北百八十里。为滨海冲要处。亦曰庙湾场。嘉靖中,倭寇往往阑入于此”。明于此置巡司。清雍正九年 (1731) 于此置阜宁县
在今湖北宜昌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宜昌府》:老龙洞“在东湖县北二百里,为东湖、远安、南漳、兴山四县分界之所。中有水流出,为柳树溪之源”。
隋大业元年(605)置,属冲州。治所在今越南广南——岘港省境。三年(607)属林邑郡。后废。
也称漳厦铁路。自今福建厦门市西嵩屿,西至龙溪县 (即漳州) 止。全长45公里。清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开工,宣统二年 (1910) 完成嵩屿至江东桥段长28公里。其余因资金不足,工事停顿。193
北宋置,属阳山县。在今广东阳山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连州》 “青龙镇” 条引 《阳山县志》: “桐台镇在县南十里。旧置桐台驿于此。元末废。”
又名王水。即今江西安福县南陈山水。《寰宇记》卷109吉州安福县:王水“在县东南百里。《舆地志》云,掣村没于龙陂, 即其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王江水“在安福县南。源出陈会二山,东流至县东南六十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