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州
①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治所在榆社县(今山西榆社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榆社县及和顺县西部地。六年 (623) 废。
②辽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在和众县 (今辽宁凌源市西土城子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地区。金皇统三年 (1143) 废。
(1)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榆社县(今属山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榆社县及和顺县西部等地。六年省入辽州。(2)辽置,治和众县(今辽宁凌源市西)。属中京道。辖境约当今辽宁省凌源市地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废。
①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治所在榆社县(今山西榆社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榆社县及和顺县西部地。六年 (623) 废。
②辽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在和众县 (今辽宁凌源市西土城子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地区。金皇统三年 (1143) 废。
(1)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榆社县(今属山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榆社县及和顺县西部等地。六年省入辽州。(2)辽置,治和众县(今辽宁凌源市西)。属中京道。辖境约当今辽宁省凌源市地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废。
湖泊名。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七十里。上承澺水 (今洪河),东出为铜水、富水 (今堙) 等注入淮河。周围三十里。今堙。《后汉书·孝灵帝纪》:中平五年 (188),“遣下军校尉鲍鸿讨葛陂黄巾”。《晋书·石勒
即今河北魏县东南二十里沙口集乡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名府二》:沙口堡“当元城、大名之冲,为要隘处。明嘉靖中建”。
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当在今山东东部。东汉省。
在今浙江德清县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94武康县: “金鹅山在县东二十里。《山墟名》 曰: 汉海昏侯沈戎葬于此,上有池深五尺,其水冬夏不竭。时吴帝见山上金鹅翔集。” 故名。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卷967: 德清县
即坤山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五十八里,东平湖西岸。山上有马跑泉。古山名。即今昆仑山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昆(崑)山之玉不出。”
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巴拉嘎尔高勒。《清一统志·乌珠穆沁部》:秃河“在右翼东南四十一里。蒙古名葫芦古尔。源出克什克腾东北三百十里,名阿尔达图河,西北流,入右翼境,为葫芦古尔河,又北流,入阿达可池”。
五代晋天福二年(937)改兴唐府置,治元城、广晋二县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。后汉乾祐初改名大名府。五代晋天福二年(937年)改兴唐府置,治元城、广晋二县(今河北大名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名、魏
在今江苏灌云县境。《寰宇记》 卷22海州朐山县: “蛎山在县东南二百里。其山在海中,四面平坦,潮上半没,潮落方见,故其上多蛎,即螺蚌之类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22以为蛎山在 (海) “州东南百里海中
亦名永通七坝。是元大都仅次于通惠河的一条重要漕运路线。自大都城内积水潭东流,于光熙门南出城会大都东护城河,又分护城河水东流,至通州西北入温榆河。全长五十里。元代于河上筑深沟坝、王村坝、郑村坝、西阳坝、
①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文选楼,“相传梁昭明太子撰《文选》于此;一云隋曹宪以《文选》教授生徒所居,号文选巷,楼以是得名”。清阮元居此巷,因构楼曰“文选”,用以藏书。②在今湖北襄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