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梓潼县

梓潼县

西汉元鼎元年 (前 116) 置,为广汉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梓潼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84梓潼县: “以县东倚梓林,西枕潼水,以此为名。” 东汉属广汉郡。建安二十二年 (217) 为梓潼郡治。西晋永嘉后徙郡治涪县,以梓潼为属县,孝武时仍移郡来治。南朝宋属梓潼郡。西魏于此置潼川郡,移梓潼县于郡南三十里,改为安寿县。隋开皇三年(583) 郡废,移安寿县于旧梓潼城。大业三年(607) 复名梓潼县,属普安郡。唐属剑州。南宋属隆庆府。元属剑州。清初属保宁府,雍正五年(1727) 属绵州。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在四川省北部。属绵阳市。面积1438.6平方千米。人口38.2万。辖11镇、1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文昌镇。西汉置梓潼县,以“东倚梓林,西枕潼水”故名(见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为广汉郡治。东汉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刘备置梓潼郡,县为郡治。西魏改县名安寿,置潼川郡,移县治于郡南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郡废,县治迁返。大业三年(607年)复名梓潼县,属普安郡。唐属剑州。南宋属隆庆府。元、明属剑州。清初属保宁府。雍正五年(1727年)改属绵州。1913年属川西道,1914年属西川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建梓潼县苏维埃政府。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绵阳专区,1952年属四川省绵阳专区。1968年改属绵阳地区,1985年属绵阳市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低山丘陵区。梓潼江北南纵贯,左纳金天河、沙子河(马鸣河)南流出境。东南部有宝石河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及油菜籽。中药材桔梗著名,称“凤桔”。有纺织、化工、建材、食品等工业。川陕公路纵贯南北。名胜古迹有七曲山大庙、卧龙山千佛崖、梓潼汉李业阙及西崖寺等。是“三百里程十万树”的翠云廊风景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厹由

    或作仇由、仇犹。春秋、战国时国。在今山西盂县东北半里。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“游腾谓楚王曰:昔智伯欲伐厹由,遗之大钟,载以广车,因随入以兵,厹由卒亡,无备故也。”

  • 塔城

    ①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塔城。清雍正七年 (1729) 置塔城土把总。②即塔尔巴哈台城。今新疆塔城市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塔尔巴哈台直隶厅: “塔城左翼副都统、参赞大臣、领队大臣、副将驻。”集镇

  • 西华山

    ①在今江西石城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石城县:西华山在“县西五里。旧名乌石嶂。高千仞,俯视城郭,相接者为五龙岩”。②在今江西大余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大庾县“玉枕山”条:西华山“在府西

  • 内水

    亦称内江。今四川之涪江。《宋书·朱龄石传》:东晋末伐蜀,一军“使赢弱乘高舰十余,由内水向黄虎……谯纵果备内水,使其大将谯道福以重兵戍涪城”。即此。

  • 富贵角

    在今台湾省台北县石门乡西北海岸,为台湾岛最北端。原为高山族平埔人 一部落居住地,土名打宾,又称小鸡笼。林兴仁 《台北县古今地名释要》(载 《台北县文献丛辑》 第1辑) 说: 富贵角乃荷兰人命名,取荷兰

  • 介休郡

    北周改定阳郡置,属介州。治所在平昌县(今山西介休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介休市及灵石县地。隋开皇初废,义宁元年(617)复置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置介州。北周改定阳郡置,治平昌县(今山西介休市)。属介州

  • 湾甸长官司

    明永乐元年 (1403) 置,直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昌宁县西南八十四里湾甸。傣语“湾” 为山包,“甸” 为平坝,意即山包上方的平坝。三年 (1405) 升湾甸御夷州。

  • 彭道将池

    亦名南池。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南十五里七里镇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阆中县: “彭道将池在县南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 86 阆中县: 彭道将池,“ 《郡国志》 云: 彭道鱼池在州西南。《四夷述记》云: 州东南

  • 通西府

    元大德元年 (1297) 于蒙阳甸置通西军民总管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缅甸掸邦北部孟音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后废。

  • 乾满江

    亦名市桥江。即今越南北部河北省之求江。《元史·唆都传》: 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,镇南王脱欢征交趾,唆都先伐占城,诏会师,班师时 “交趾遮之于乾满江,唆都战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