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梅岭

梅岭

①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五十六里,与衢州市接界。宋 《淳熙严州图经》 卷首 《寿昌县境图》 上,寿昌县南与龙游县交界有梅岭。《景定严州续志》 卷10寿昌县: 梅峰 “在县 (今寿昌镇) 西南三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寿昌县: 梅岭,“宋建都临安时,此岭最为要道,凡闽、蜀、江西、荆湖、二广、云南、八番、海外诸国来者,皆经其下,亦曰梅峰。元时尚为戍守处”。

②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南滨海之梅岭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诏安县 “渐山” 条下: “又有梅岭,为戍守处。嘉靖四十四年,戚继光败 ‘贼’ 吴平于此。”

③在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南。岭极高峻,上多梅,故名。 朱熹有 “去路霜威劲, 归程雪意深。 玉梅踈半落,犹足慰幽寻” 的诗句。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 汉元鼎六年 (前111),“东越反,发兵入梅岭,杀汉校尉”,即此。

④在今江西南昌市西湾里区,为西山最高峰。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 西汉元鼎五年 (前112),“楼船将军杨仆使使上书,愿便引兵击东越。上曰士卒劳倦,不许,罢兵,令诸校屯豫章梅岭待命”。《索隐》:“豫章三十里有梅岭,在洪崖山足,当古驿道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26隆兴府: 梅岭 “在西山极崇峻处。下有梅仙观,今号阳灵观,旧说梅仙弃南昌尉学道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4南昌府: 梅岭 “以梅福得名”。

⑤在今江西宁都县东北。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西汉元鼎五年 (前112),闽越反。六年,武帝将伐闽越,“命诸校屯豫章梅岭待命”。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梅岭在虔化县东北百二十八里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宁都州》: 梅岭 “在州东北。……古多梅树,故名。今谓之修岭”。

⑥即大庾岭。在今江西大余、广东南雄两县之间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6南安军: 梅岭 “大庾岭上多梅,亦名梅岭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3大庾岭 “自九龄凿开新路后,两壁峭立,中途坦夷,上多植梅,因又名梅岭。一云,本汉初梅鋗将兵至此,故有梅岭之名”。

⑦又名修岭。在今江西广昌县西南六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5建昌军: 梅岭 “在广昌。有梅岭水出焉”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即今江西、广东两省交界处的大庾岭。《舆地纪胜》引刘嗣元《界康记》:“庾岭多梅,亦曰梅岭。”亦谓因梅销居此得名。(2)在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东南。岭极高峻,上多梅,故名。朱熹有“去路霜威劲,归程雪意深。玉梅疏半落,犹足慰幽寻”诗句。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汉元鼎六年(前111年)东越反,发兵入梅岭,杀汉校尉,即此。(3)在今江西省宁都县东北。西汉初在豫章郡与东越界上。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二元鼎五年(前112年),“令诸校屯豫章梅岭待命”,以备东越。《方舆纪要》赣州府宁都县:“在县北六十里,又北六十里至广昌县,亦谓之修岭,古多梅树。”(2)今山名。又称飞鸿山、台岭。在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。据传西汉南昌尉梅福(字子真)曾弃官学道于此,梅岭由此得名。岗峦起伏,逶迤数里,秀木翠竹,景色宜人。岭上有梅仙坛,又称梅仙祠,现建有宾馆。岭下建有江西农业大学、方志敏烈士墓。为旅游避暑胜地,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梅岭—滕王阁风景名胜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晏山城

    唐置,属雅州卢山郡。在今四川芦山县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雅州有晏山城。

  • 马尔邦屯

    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置,属阿尔古厅。即今四川金川县西南马尔邦乡。四十四年(1779)裁入崇化屯。

  • 西阳镇

    即今陕西三原县东北西阳镇。清乾隆《三原志》卷2:西阳镇“浮阳一乡,居民会集之所。清浊二水道贯城而过,市廛亦胜”。(1)在吉林省永吉县中部偏南。面积214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阳,人口

  • 频峒

    北宋置,属邕州。在今广西靖西县东南八十里岳圩镇 (频峒隘)。有外委驻守。北宋置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东南频峒圩。

  • 康台 (臺) 驿

    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平恩县 “有康台驿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九年 (384),燕慕容农起兵,“自将攻破馆陶,收其军资器械,遣兰汗、段讚、赵秋、慕舆悕略取康台牧马数千匹”。即此

  • 丰州站

    亦称丰州亦剌真站、曳剌真站。元置,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太平庄乡白塔村。

  • 血木岭

    在今江西广昌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3建昌府:血木岭“在广昌县南一百二十里。旴水所出”。

  • 古笪国

    在今越南中部东南之芽庄。是古代中西交通沿海航线要地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广州通海夷道“门毒国,又一日行,至古笪国”。

  • 兀刺海路

    元改西夏黑山威福监军司置,治所在兀剌海城(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)。明初废。

  • 大阳津

    即大阳关。一作太阳津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。《后汉书·邓禹传》:建武元年(25),邓禹围安邑,“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,度大阳,欲攻禹”。即此。古黄河津渡。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。古称茅津,汉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