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梁山

梁山

①即吕梁山。在今山西离石县东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治梁及岐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42以为梁山即吕梁山。

②亦名东梁山、博望山。即今安徽芜湖市北长江东岸东梁山。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: 大明七年 (463),“车驾习水军于梁山”。唐许嵩撰 《建康实录》 卷12:孝武帝 “幸梁山……登梁山大阅水军于中江……立双阙于梁山”。

③亦名西梁山、天门山。在今安徽和县南六十里长江西岸,与东岸当涂县博望山 (东梁山) 相对峙,合称天门山。历为江防要地。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:大明七年 (463),“车驾习水军于梁山……于博望、梁山立双阙”。《陈书·世祖纪》: 天嘉元年 (560),“太尉侯瑱败王琳于梁山,败齐兵于博望”。唐李白《梁山铭》: “梁山博望,关扃楚滨,夹据洪流,实为要津。”

④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3兴化军: 梁山 “在仙游西四十里。平田之中突起一峰,层峦插汉,多为神祠佛寺”。

⑤又作梁岳。在今福建漳浦县西南,与云霄县接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漳浦县有梁山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3漳州: 梁山 “在城西。古记: 梁岳,闽中之望也。秀丽而崇圆,又名圆山。大峰十有二”。《清一统志 ·漳州府》 谓 “其中峰曰莲峰石,相传为齐武帝所赏”。

⑥在今山东梁山县南。本名良山。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: 梁孝王 “北猎良山”。《索隐》: “ 《汉书》 作梁山。” 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济水又北,径梁山东。袁宏 《北征赋》 曰: ‘背梁山截汶波’,即此处也。” 山上有虎头崖、宋江寨,其下旧有梁山泺。

⑦旧名阳山。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30常德府: 梁山 “旧名阳山。按 《旧注》云,阳山之女云梦之神,尝以夏首秋分献鱼。唐天宝六载始改梁山。汉梁嵩庙食于此,故以名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武陵县: “后汉初,梁松讨五溪蛮,尝经此,因名。”

⑧即高梁山。今四川梁平县东南与万县交界之精华山 (铁凤山)。《寰宇记》 卷149: 以为都梁山为剑阁铭之梁山。

⑨即凉山。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州东之大凉山。

⑩一名高梁山。即今四川剑阁县北之剑门山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 崌山之 “东三百里,曰高梁之山”。西晋张载 《剑阁铭》: “岩岩梁山,积石峨峨,远属荆、衡,近缀岷、嶓。” 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剑门县: “大剑山有剑阁道,三十里至剑处,张载刻铭之所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84剑门县: “大剑山亦曰梁山。《山海经》: 高梁之山,西接岷、崌,东接荆、衡。”

(11)亦名梁州山。在今陕西南郑县东南。《尔雅·释地》: “南方之美者,有梁山之犀象焉。” 州因山名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3兴元府: 梁州山 “在南郑县东南百八十里,与孤云、两角相接,大山四围,其中三十里许甚平,或云古梁州治也”。

(12)在今陕西韩城市西,接合阳县界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治梁及岐。” 《诗经·大雅 ·韩奕》: “奕奕梁山,维禹甸之。” 《春秋 ·穀梁传》: 成公五年 (前586),“梁山崩,遏河水三日不流”。《水经· 河水注》: “昔者,大禹导河积石,疏决梁山,谓斯处也,即 《经》 所谓龙门矣。”

(13)在今陕西乾县西北。《孟子·梁惠王》: “大王去邠,逾梁山。” 即此。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于此。《新唐书·朱泚传》: 德宗幸奉天,“使高重杰屯梁山御贼”。

(14)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5岐山县: 梁山“东连西安府乾州界,其最高处为箭筈岭”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陕西省乾县西北,西南迤逦至今扶风县北境。周太王古公亶父自邠迁岐、逾梁山,即此。有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。(2)在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北。《诗·大雅·韩奕》:“奕奕梁山,维禹甸之。”即此。(3)“剑门山”的古称。(4)即“西梁山”。(2)今山名。(1)在山东省梁山县东南,黄河蜿蜒于西,京杭运河流经其东,北濒东平湖,南为平原。古名良山。汉文帝子梁孝王曾围猎于此,死后葬山麓,遂易名梁山。由大小十余个山峰组成。主峰虎头峰,海拔197米。唐、宋时黄河溃决,周成大泽,广八百里,即古“梁山泊”。相传北宋末年宋江领导农民起义曾以此为根据地。因《水浒传》驰名遐迩。山上及附近地区遍布水浒故事遗迹。虎头峰有“宋江寨”,寨中央有“聚义厅”,厅旁有石窝,传为旗杆石。寨北有黑风口,为梁山咽喉,传为李逵把守的关隘。峭壁上镌刻着“水泊梁山”四个大字。宋江寨东北有起义军演武场等。建国后,山上建有梁山起义陈列馆,山麓建有烈士陵园。(2)又称阳山、太阳山、风门山。在湖南省常德市北,与德山、平山称鼎城三足。主峰海拔560米。山势险峻。山顶有梁王宫,为祀东汉驸马都尉梁松所建,故名。建有太阳山林场,林木茂密,炎热酷暑游其间,有“六月寒”之感。

梁 山 水 浒 寨


猜你喜欢

  • 建南镇

    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北八十二里建南镇。清置巡司驻防。乾隆四十九年 (1784) 复设施南府同知驻此。在湖北省利川市西北部,北、西邻重庆市。面积307平方千米。人口7.1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建南,人口 456

  • 龙山河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10:“南自龙山浑水闸, 由朱桥自南水门入城,曰龙山河。”长十二里,置闸以限江潮,宋时滨江纲运,由此入城。后废。明时以河高江低,改闸为坝。元、明、清皆修浚之,今河道

  • 华封市

    一作华崶。即今福建华安县治华崶镇。清时属龙溪县,有县丞驻此。民国改县佐。1928年于此置华安县。

  • 通甸汛

    即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通甸乡。清有把总外委驻防。

  • 九坝

    即今贵州桐梓县西北九坝街。清咸丰四年(1854)杨龙喜(杨凤)在此发动起义。起义军以黄巾帕头, 自称“黄兵”,史称“黄兵起义”。

  • 楸山

    即今河北灵寿县西北鲁伯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灵寿县: 楸山在 “县西北五十里,山多楸树,因名。东接凤凰石山,两山夹峙,道出其中,谓之龙门 口。《志》 云: 凤凰石山,峭壁万仞,登涉甚难,绝顶有石嵯峨,

  • 郁江

    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之郁江,为乌江支流。清陈登元 《蜀水考》 卷4: “西小溪一名郁小 (江)。源从黔江县金鸡箐山,流二十里入彭水县界,经亭子关,又五十里至郁山镇。又一源从湖广唐岩司来。二

  • 洪善镇

    即今山西平遥县东北洪善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 “上店镇” 条下: 洪善镇 “在县东北二十五里。有堡”。在山西省平遥县东北部、汾河东岸。面积75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洪善,人口220

  • 永平站

    元置,即今湖南汨罗市东北大荆。明改置大荆驿。

  • 郏鄏

    即周王城所在。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至王城公园一带。《左传》: 宣公三年 (前606),王孙满曰: “成王定鼎于郏鄏。” 即此。《史记· 周本纪》 正义: “ 《括地志》 云: 故王城一名河南城,本郏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