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山
亦名魋山。又名圣女山。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北二十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徐州: 桓山 “下临泗水。桓魋葬于此,因名”。
亦名魋山。又名圣女山。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北二十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徐州: 桓山 “下临泗水。桓魋葬于此,因名”。
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 “文德巡司”条:“大浩巡司在县东北归仁乡,元至正末置,明洪武十五年裁。”
战国魏邑,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五十里晋城村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五十年(前257),“益发卒军汾城旁”,即此。西汉置临汾县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,在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五十年(前
一作上阳堡。在今辽宁开原市东。为清河水库淹没。清杨宾 《柳边纪略》 卷1: “尚阳堡在开原东四十里。安置罪人始于天聪七年八月,后以为例。” 康熙时平三藩之乱后,附吴三桂的滇人,悉流戍于此。
明置,属交河县。即今河北泊头市西七十五里富镇。明建文四年(1402年)置(一说明正德初置),即今河北省泊头市西富庄驿村。为北京至山东路驿站。清废。
即今福建惠安县北涂岭镇。元元统二年 (1334) 置涂岭巡司于此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 废。明嘉靖 《惠安县志》 卷 2: 涂岭山“在观音山北。昔有涂姓者居之,兄弟三人既没而为神。今郡城东湖滨有昭
即三角城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13晋阳县: “三角城,在县西北十九里,一名徒人城。”
又名巫溪水、昌江。在今四川东部巫溪、巫山县境,注入长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巫山县:大宁河“在县治东。其上流即大宁县之马连溪也,经大昌县流入境,下流入大江。《水经注》谓之巫溪”。自洋溪乡南之宁河下流至巫
即夹信子镇。今黑龙江省延寿县东北加信镇。
①五代梁改长安县置,与大年县同为大安府治。治所即今陕西西安市。后唐复名长安县。②元至元二十年(1283)降大安州置,属沔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宁强县北大安镇。明洪武初废。(1)古县名。(1)五代梁开平元年(
在今浙江诸暨市东北六十里。《明史·杨维桢传》: 维桢 “父宏,筑楼铁崖山中,绕楼植梅百株,聚书数万卷,去其梯,俾诵读楼上者五年,因自号铁崖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