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仁县
1914年以怀仁县改名,属奉天东边道。治所在六道河 (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)。《地学杂志》 1914年第2期载 《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》: “该县地古为渤海桓州”,故名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45年改属安东省。1949年改属辽东省,1954年仍属辽宁省。1989年改为桓仁满族自治县。
旧县名。1914年改怀仁县置,治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。1989年撤销,改设桓仁满族自治县。
1914年以怀仁县改名,属奉天东边道。治所在六道河 (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)。《地学杂志》 1914年第2期载 《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》: “该县地古为渤海桓州”,故名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45年改属安东省。1949年改属辽东省,1954年仍属辽宁省。1989年改为桓仁满族自治县。
旧县名。1914年改怀仁县置,治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。1989年撤销,改设桓仁满族自治县。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六曲北侧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 “天柱峰”条下:“天游峰在武夷六曲隐屏之后,其右为仙掌峰。”
在今河南许昌县东三十四里五女店镇。旧属鄢陵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鄢陵县:五女店,“相传汉献帝后伏氏与姊妹四人为操所害,葬于此”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11:同治四年(1865)六月,“至许州之五女店”
①隋开皇十九年 (599) 置,治所在鸣沙县(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)。《元和志》 卷4灵州鸣沙县: 环州 “以大河环曲为名”。大业三年 (607)废。唐贞观六年 (632) 复置,九年又废。②唐武德
在今江西婺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梅源水 “出梅源山,东流合浙源水,溉田八十顷有奇”。
即今广西宾阳县东梁村,接贵港市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村名。在海南省琼海市西北部。属万泉镇。人口500。清末从广东高州府吴川县迁此,为林氏单姓居住,取名梁村。盛产甘蔗,素有“甘蔗村”之称。有公路接嘉岭公路。
即兀鲁灰河。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郭勒。明于谦《少保于公奏议》卷8所载之兀鲁骨河, 即此。
①西汉元封五年 (前106) 置,为十三州刺史部之一。东汉时治所在陇县 (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、宁夏,青海湟水流域,陕西定边、吴旗、凤县、略阳和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。三国魏黄初中移治
即怛满国。 唐西域国名。 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境阿姆河北岸铁尔梅兹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: 呾蜜国 “东西六百余里, 南北四百余里。……伽蓝十余所,僧徒千余人”。龙朔初置姑墨州都督府于此。
唐贞观二十一年 (647) 以铁勒仆骨部置,属燕然都护府。其地在今蒙古国肯特山以北、鄂嫩河上游至俄罗斯奇科依河一带。总章二年 (669)属安北都护府。后废。唐羁縻都督府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年)以铁勒
亦作蜂蜜山。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知一镇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55: “蜂蜜山属三姓,富克锦城之南,距城六百里。与珲春、宁古塔成犄角之势,于三姓为陆路门户。” 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置密山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