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壁镇
即今山西永和县东南桑壁镇。《清一统志·隰州》: 桑壁镇 “在永和县东”。
在山西省永和县东南部。面积183平方千米。人口6150。镇人民政府驻桑壁,人口2050。古为壁堡,桑姓始居,故名。1949年属永和县二区。1954年设桑壁点,1956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1年署益乡并入。地处黄土沟壑区。产蓖麻、小麦、谷子、高粱、薯类。为县蓖麻生产基地。有农机修理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永大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刘训墓。
即今山西永和县东南桑壁镇。《清一统志·隰州》: 桑壁镇 “在永和县东”。
在山西省永和县东南部。面积183平方千米。人口6150。镇人民政府驻桑壁,人口2050。古为壁堡,桑姓始居,故名。1949年属永和县二区。1954年设桑壁点,1956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1年署益乡并入。地处黄土沟壑区。产蓖麻、小麦、谷子、高粱、薯类。为县蓖麻生产基地。有农机修理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永大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刘训墓。
北宋置,属江津县。在今四川江津市西南八十里吴市镇。
东魏改柏人县置,属南赵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西南尧山乡。隋属襄国郡。唐属邢州,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尧山县。古县名。东魏改柏人县置,治今河北省隆尧县西尧城。属南赵郡。隋属襄国郡。唐属邢州。天宝元年
即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西比利科尔湖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必库勒池“在伊犁西北。东南去阿克库勒池二百里,圆广亦如之。又西行入哈萨克界”。
玉树土司之蒙古尔津、永夏、竹节三族的合称。同牧于青海称多县鸦砻江上游咱曲流域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卷上:“蒙古尔津族、永夏族、竹节族,同牧咱(扎)曲河流域,统称加迭喀桑(译言三族人民合驻之意)。又
①指今四川简阳市一段之沱江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大同志》:大安中,李雄攻成都,“闰十二月,(罗)尚粮运不继,而被急攻,夜退, 由牛鞞水东下,留牙门张罗持城终夜”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洛水“又径犍为牛鞞县
金废迁民县置,属海阳县。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山海关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天历元年(1328),“发中卫兵守迁民镇”。即此。古镇名。即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山海关。其地险要,为防守要地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致和元
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方位缺考,当在今陕西省北部或内蒙古境。后废。② “侯” 一作 “候”。东汉末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西晋为晋安郡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) 改为原丰县,十二年 (592) 改
在今河北大名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元城县: 黄金堤堡 “在府 (今大街乡) 东北三十里。皆商民辏集处”。
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12江夏县:冶唐山“在县东南二十六里。《旧记》云,先是晋、宋之时,依山置冶,故以为名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南。有铁矿,两晋时为南方著名冶铸中心。
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牛头尾。明洪武十二年(1379)置巡司于此。清为牛头门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