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墟
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七年 (前556),“齐侯伐我北鄙,围桃”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 “水出卞县故城东南桃墟西北。春秋昭公七年,谢息纳季孙之言,以孟氏成邑与晋而迁于桃。杜预曰: 鲁国卞县东南有桃墟。世谓之曰陶墟,舜所陶处也。”
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七年 (前556),“齐侯伐我北鄙,围桃”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 “水出卞县故城东南桃墟西北。春秋昭公七年,谢息纳季孙之言,以孟氏成邑与晋而迁于桃。杜预曰: 鲁国卞县东南有桃墟。世谓之曰陶墟,舜所陶处也。”
一名车道岘。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南七十里,接定西县界。悬崖绝壁,仅通一路。《明通鉴》:洪武三年(1370),“大将军(徐)达师自潼关出西道,元库库退屯车道岘”。即此。
①在今河南沁阳市南。即广济河。其上源为济源市境之枋口水,经孟县、温县,至武陟县南入黄河。《新唐书· 崔弘礼传》: 长庆初,弘礼 “迁河阳节度使,治河内秦渠,溉田千顷,岁收八万斛”。②又名秦家渠。相传秦
在今陕西蒲城县南二十里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宣帝少时,“常困于莲勺卤中”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8蒲城县:东卤池“在县南二十里……唐大历十二年东池生瑞盐, 后敕禁断, 盐不复生”。即“卤中”。
①南朝宋孝武帝时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南三十里。隋大业初废。②南齐改宝城县置,属北义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罗山县西。北魏正始元年 (504) 属齐安郡。南朝梁大通二年 (528) 属北义阳郡。东
①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(441) 置,为赵兴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宁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3定安县:“取定俗安人为义。” 隋开皇三年 (583) 为宁州治。大业初为北安郡治。唐复为宁州治。金大定七年(1167)
在今安徽芜湖县北黄池乡。清嘉庆 《宁国府志》 卷15: “黄池渡,一名玉溪。城北一百一十里。旧设浮桥,宣城当涂两县分造。今改为渡。”
即今河北隆化县北六十里张三营镇。清乾隆七年(1742)于此设巡司。
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齐贤镇。清乾隆《绍兴府志》卷7《市》:下方桥市“去县北二十里”。
元至元二十六年 (1289) 置,属武定路。治所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南十里旧州。明属武定府,隆庆四年 (1570) 徙州为府附郭,治所即今武定县。清乾隆三十五年 (1770) 废。蒙古宪宗六年(1256年
又作猫里庄、苗栗街。台湾土著番社名。即今台湾苗栗县。清光绪十三年 (1887)于此设苗栗县。又作猫里庄、苗栗街。台湾土著番社名。即今台湾省苗栗县驻地苗栗镇。清光绪十三年(1887年)置苗栗县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