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杆铺
即今河南罗山县西南楠杆镇。清乾隆 《罗山县志》 卷1 《镇店》: “栏杆铺,西三十里。”
即今河南罗山县西南楠杆镇。清乾隆 《罗山县志》 卷1 《镇店》: “栏杆铺,西三十里。”
①又名洛涧。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凤阳府怀远县: “又西南有洛水,与寿州分界,径县南新城村入淮。”②在今山东莒县西北四十里。出檀特山阴,东南流入于沭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 “沭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洋州置,治所在西乡县 (今陕西西乡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、西乡、镇巴、佛坪等县地。天宝十五年 (756) 移治兴道县(今陕西洋县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洋州。北魏晋明
亦作龙城。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境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 汉元光五年 (前130),车骑将军卫青击匈奴,“出谷,至茏城”。即此。即“龙城(1)”。
金置,属符离县。即今安徽宿州市北五十里黄疃。
清光绪十九年 (1893) 置,隶四川省。治所在俾俾塘 (今西藏亚东县东北切马东一里)。后废。
①北宋太祖赵匡胤的陵墓。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西村镇北、常封村西、滹浣村东。东距永安陵里余。②亦名叡陵。元末蜀夏明玉珍之陵墓。在今四川重庆市江北城上横街。《明史·明玉珍传》:“葬玉珍于江水之北,号永昌陵。
宋大理置,属石城郡。在今云南陆良县东北二十四里旧州。元改陆凉州。大理后期置,治今云南省陆良县东北旧州。蒙古宪宗三年(1253年)改置千户,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为陆凉州。
清光绪元年 (1875) 改淡水厅置,属台北府。治所即今台湾新竹市。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被日本侵占,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设新竹市。新竹原名竹堑,由高山族社名音译而来。设县时取竹堑之 “竹”
①即今北京市延庆县南妫水河。《辽史·圣宗纪》:统和十年(992), 圣宗“猎儒州东川”,即此。②唐代“剑南东川”的简称。③指今四川东部地区。范围大致有今万源、宣汉、达县、渠县、武胜、大足、荣昌、江津、
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昌邑市东南四十里。元朔元年(前128)封河间献王子礼为平城侯。建始二年(前31)封胶东顷王子邑为侯国于此。东汉省。西汉建始二年(前31年)封胶东顷王子邑置,在今山东省昌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