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桑县
西汉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县南三十六里荆林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九江府德化县: 柴桑山 “汉以此名县”。三国吴属江夏郡。东晋为寻阳及江州治。隋开皇中废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。属豫章郡。因柴桑山得名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置寻阳县。东汉仍属豫章郡,三国吴属江夏郡。晋以后历为寻阳郡、江州治所。东汉末曹操自江陵顺江东下,诸葛亮至柴桑与孙权共谋抵抗,即此。
西汉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县南三十六里荆林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九江府德化县: 柴桑山 “汉以此名县”。三国吴属江夏郡。东晋为寻阳及江州治。隋开皇中废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。属豫章郡。因柴桑山得名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置寻阳县。东汉仍属豫章郡,三国吴属江夏郡。晋以后历为寻阳郡、江州治所。东汉末曹操自江陵顺江东下,诸葛亮至柴桑与孙权共谋抵抗,即此。
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寺桃花坞下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二》:听松庵,“明洪武中,僧普真即绣岭亭故址为庵。植松其中,因以为名。秋涛轩内有王绂画及竹茶炉故迹”。
即今山东章丘市东二十里普集镇。金置普济镇。后称普集。1984年设普集镇。
又名三塘街。即今湖南桃江县西北四十五里三堂街镇。清同治《益阳县志》卷3市镇:三堂街在“治西百二十里。有汛”。昔有胡、周、李三姓宗族祠堂,故名。
清置,属碾伯县。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南湟水北岸老鸦村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碾伯县:“土司三:九家港、胜番沟,老鸦堡。”后废。
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升宝山县置,属丽江路。治所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北一百三十六里宝山石头城。明属丽江府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 废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升宝山县置,治今云南省丽江
北宋改斜恭州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后废。
即脂角镇。今山东惠民县西南四十里淄角镇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 厌次县有脂角镇。淄角乃脂角之讹。在山东省惠民县西部,西与济南市商河县接壤。面积72.1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淄角村,人口800
三国蜀汉置,属汶山郡。在今四川松潘县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大同志》:“初,蜀以汶山郡北逼阴平、武都,故于险要置守,自汶江、龙鹤、冉、白马、匡用五围,皆置修屯牙门。”
①总督名。明景泰三年(1452)置,成化元年(1465)兼广东、广西巡抚,驻梧州府(治今广西梧州市)。嘉靖四十五年(1566)总督只兼巡广西,驻肇庆府(治今广东肇庆市)。隆庆三年(1569)又置广西巡
宋大理改长州置,属善阐府。在沙礼卧城(即今云南嵩明县)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嵩明州: “昔汉人居之,后乌、白蛮强盛,汉人徙去,盟誓于此,因号嵩盟。今州南有土台,盟会处也。” 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: “乃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