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家关
即今陕西宁陕县西北柴家关乡。明正德十六年 (1521) 置巡司于此。后裁。
村名。在陕西省宁陕县西北部、蒲河西岸。属四亩地镇。人口700。传说唐初柴绍在此设关得名。明正德十六年(1521年)置巡检司。主产稻、玉米、小麦,并产党参、猪苓、枣皮,天华山产菊花心“秦党”驰名。有药材种植场。户柴公路终点,公路通城关镇。
即今陕西宁陕县西北柴家关乡。明正德十六年 (1521) 置巡司于此。后裁。
村名。在陕西省宁陕县西北部、蒲河西岸。属四亩地镇。人口700。传说唐初柴绍在此设关得名。明正德十六年(1521年)置巡检司。主产稻、玉米、小麦,并产党参、猪苓、枣皮,天华山产菊花心“秦党”驰名。有药材种植场。户柴公路终点,公路通城关镇。
明置,属沈阳中卫。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北平罗镇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平虏堡“地势平漫,临境上蒲河屯可按伏”。
即马山口关。在今湖北郧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郧阳府郧县:马山口堡在“府西五十里”。
亦作屈兹国、丘慈国、屈茨国、屈支国、鸠兹国、归兹国。都延城 (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)。西汉属西城都护府。唐名伊逻卢城,为龟兹都督府治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“龟兹一曰丘兹,一曰屈兹。”即“龟兹国”
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顺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一带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即今广东平远县西南石正镇。清设石正墟汛。
清康熙三十三年 (1694) 建,在今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东侧。最初是雍亲王府,为胤祯即位前的府邸。雍正三年 (1725) 改名雍和宫。十三年(1735) 因停放胤祯灵柩,将宫内主要建筑改易黄瓦,并立
古之白道。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坝口子村。光绪《绥远旗志》卷2:“白道岭在城北三十里。俗名吴公坝。”
一作马昂洲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大江中。《寰宇记》卷90上元县:马昂洲“在县西北三十三里。周十五里。《南徐州记》云:临沂西入江北三里有马昂洲。晋帝渡江牧马于其所,故名之”。《梁书·侯景传》:太清三年(5
北魏改铚县置,为临涣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七十里古城乡。北齐改为临涣县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南临涣镇。属谯郡。北齐改名临涣。
即楠木村。今湖北巴东县西楠木园镇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4 《乡镇》: “楠木园,在 (巴东县) 城西六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