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柳林镇

柳林镇

①清置,属永宁州。即今山西柳林县。清于此设柳林镇巡司。1973年于此设柳林县。

②清置,属耀州。即今陕西耀县西北柳林镇村。


(1)在山西省柳林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05.5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贺昌村,人口2.7万。1949年为离石县柳林市,1950年改离石八区,1954年改柳林镇。1956年改柳林集镇乡,1958年改柳林公社,1965年改镇。1971年置柳林县,为县治。2001年东凹乡并入。产高粱、谷子、玉米、豆类和蔬菜。有煤矿及炼焦、选煤、陶瓷、建材、水暖器材等厂。为商业古镇,旧有“晋西重镇”之誉。孝柳铁路、307国道经此。古迹有唐建香严寺、双塔寺、清代商业街。(2)在安徽省蒙城县南部。面积115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柳林寨,人口 1000。因柳树成林,筑有圩寨,故名。1961年设柳林公社,1983年设乡。1992年阜庙乡并入改置镇。产小麦、油菜籽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等。有铸造、轧钢、建材、面粉、木材加工等厂。有公路通乐土铺接凤白公路。(3)在山东省巨野县西南部。面积103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柳林集,人口 5730。明洪武年间,柳氏自山西迁此建村,且柳树成林,故名柳林。1956年建柳林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,1995年置镇。2001年张表乡并入。老万福河、柳林河、柳丰河流经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棉花。有农机修配、面粉加工、砖瓦窑等厂。龙柳、苏柳公路经此。(4)在山东省冠县东北边缘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柳林,人口 6300。明永乐年间,穆、杨等姓于柳林成阴之饮马场建村,故名柳林。建国初为堂邑县第四区,1956年撤堂邑县后入冠县为柳林区。1958年建柳林公社,1962年复为区,1971年复为公社。1984年建柳林镇。2001年元造户乡并入。京杭运河流经,青年渠、和寨渠、七支渠纵横镇内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棉花、谷子、豆类、瓜菜。畜牧业以家庭养牛、羊、猪、鸡为主。有农机、榨油、纺织、运输、建筑、棉花加工等厂队。京九公路纵穿镇内,清堠公路横跨东西。镇西武庄为武训故里。(5)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部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沙门。因古时此地为黄河决口故道,柳树成林,故名。1963年建柳林公社,1983年改乡,1994年置镇。有机械、化工、橡胶、有色金属等厂。107、310国道、郑花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。(6)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南部。面积187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柳林店,人口 3500。明称黄连店,清康熙年间迁于现址,因沿河翠柳成林,故名。1949年属柳林、古城两区,1953年两区合并为柳林区。1958年属幸福公社。1963年属均川、三里岗两区。1975年撤区,析置柳林公社。1984年置镇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棉花,特产茶叶、黄花菜、木耳等。有重晶石矿及机械、钢模、制砖等厂。随新公路经此。(7)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西部。面积37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柳林,人口600。早年其地设驿铺,麻柳成林,故名。镇以驻地名。1949年为柳林乡,1958年为柳林公社,1984年复改柳林乡,1993年置柳林镇。产油菜籽、烟叶、花生、蚕茧、柑橘等。有砖瓦、酿酒、饮料、蚕种场等业。巴仪公路经此。(8)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中部。面积194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柳林,人口640。因此地柳树茂密成林,古称柳林子。清末形成集镇。1949年设柳林区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,1997年设镇。盛产核桃。煤炭资源丰富,采煤业兴盛。有综合厂及煤矿。是县西部山区集市。梅七铁路经镇东,公路通城关镇。(9)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中西部。面积96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柳林,人口560。清乾隆元年(1736年)因此地柳树成林,故名。1949年设柳林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8年设镇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。盛产苹果,以质优闻名。210国道经此。有南区供销社旧址。(10)在陕西省凤翔县西部。面积94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柳林,人口 1820。初以村西河畔柳树成林,得名柳林。清前曾设镇。1956年设柳林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建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,盛产辣椒。有酿酒厂、建筑业、面粉厂和粮站。为县西北部农贸集市中心。特产西凤酒。凤千公路经此。(11)在陕西省城固县中部偏西、汉水北岸。面积20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柳林铺,人口 3420。西汉在此设渡,因柳树成林始名长柳渡,北宋设长柳镇。明嘉靖时称柳渡,清名柳林铺。1950年设代家山乡,1961年设柳林公社,1983年改乡,1985年置镇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,盛产蚕茧、蔬菜。有木器、制钉、食品、面粉、建材、机修等厂。阳安铁路、汉白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东汉李固墓。(12)在甘肃省徽县东部、徽成盆地东北缘。面积233.1平方千米。人口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柳林村,人口 1600。原名柳林寺,因早先柳树成林,并有四座寺院故称,后简为今名。1953年设柳林乡,1955年并入江口乡。1962年设柳林公社,1983年改乡,1985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豆类及核桃、花椒、苹果等。有铅、锌矿及烤胶厂。有公路接316国道。(13)在甘肃省卓尼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46平方千米。人口 7500,藏族占50%。以洮河两岸柳树成林得名。1939年置卓尼设治局。1950年改卓尼自治区,1955年为卓尼县治。1949年设柳林区,1956年置柳林镇。1958年改公社,1962年置城关镇。1968年改公社,1983年复改城关镇。1986年更名柳林镇。有木材加工、饮料、洮砚等厂。有林畜产品集贸市场。有公路接岷合公路。古迹有禅定寺及肋巴佛纪念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松花江

    唐称涑沫江或粟末水,辽、金时称宋瓦江、混同江,明始称松花江。即今吉林、黑龙江两省之松花江。源出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天池,西北流至松原市汇合嫩江后折向东流,经黑龙江省南部至同江市注入黑龙江。《明一统

  • 三江市

    即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江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琼山县图:东南有三江市。

  • 高要县

    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即今广东肇庆市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东卷: “有高要山,一名高要峡。” 县以此名。南朝宋改属南海郡。梁为高要郡治。隋平陈废郡,改为端州治。大业初为信安郡治。唐复为端州治。北

  • 弓卢水

    亦作弓闾水。即今蒙古国东部之克鲁伦河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西汉元狩四年(前119),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,出代、右北平千余里,“历涉离侯、济弓闾,获屯头王、韩王等三人”。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:“上曰:票

  • 福阳县

    唐永淳元年 (682) 置,属党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。次年属平琴州。建中二年 (781)属党州。北宋开宝七年 (974) 废。古县名。唐永淳初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西北。属平琴州,至德二载

  • 电白县

    隋开皇九年(589)改电白郡置,属高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四十里长坡镇南旧城村。大业初属高凉郡。唐武德初属高州,天宝初属高凉郡,乾元初属高州。大历十一年(776)为高州治。北宋景德元年(1004)

  • 新都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东南四十里九女城。成帝永始元年 (前16) 封王莽为新都侯。东汉废。今新都城遗址尚存。西汉永始元年(前16年)分新野县都乡置,治今河南省新野县东。东汉废。

  • 益兰县

    西汉置,属西河郡。方位缺考,当在今陕西与山西交界的黄河两岸。东汉以后废。

  • 布勒哈齐淖尔

    亦作布尔哈齐淖尔。又名喀喇塔拉额西柯泊、盐海子。即今新疆精河县北艾比湖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25:布勒哈齐淖尔“为天山西北一大泽,周回四百余里,冬夏不盈亏。东会额布图郭勒、济尔噶朗郭勒、库尔郭勒,西会

  • 江西道

    唐开元时分江南道置江南西道,简称江西道。即“江南西道(1)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