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城县
①西汉置,属辽西郡,为西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十二台营子。十六国前燕改柳城为龙城县,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 (447) 废。
②隋开皇元年 (581) 置,属陈州。治所在今河南西华县西二十里。大业初属淮阳郡。隋末废。
③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龙山县置,为营州 (后改置柳城郡) 治。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为营州治,天宝元年 (742) 复为柳城郡治,乾元元年 (758) 仍为营州治。唐末废。
④北宋景德三年 (1006) 改龙城县置,属柳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南凤山镇西北涂家村。取柳岭和龙城各一字为名。南宋咸淳元年 (1265) 徙柳州治此。元为柳州路治。明属柳州府,迁治今县南凤山镇。民国初属广西柳江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0年移治今柳江县 (大埔镇)。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辽宁省朝阳县南。辽西郡西部都尉治此。东汉初废。十六国前燕复置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(447年)并入龙城县。(2)隋开皇初改龙城县为龙山县,十八年(598年)改名柳城县,治今辽宁省朝阳市。历为柳城郡、营州、辽西郡治所。唐末废。(2)今县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北、柳州市区北部。属柳州市。面积 2124 平方千米。人口40.7万,49.6%为壮族。辖9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大埔镇。取柳岭和龙城各一字得名。汉、晋为潭中县地。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年)置龙城县,故治在今柳城县城西龙江南岸,唐移治龙江北岸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龙城县置柳岭县。贞观七年(633年)废柳岭县并入龙城县,属柳州。北宋景德三年(1006年),改龙城县为柳城县,属柳州。元至清属柳州府。县治明洪武元年(1368年)移今县南旧柳城,1950年迁今址。1913年属柳江道。1926年废道属广西省。1949年属柳州专区,1952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区柳州专区,1953年属宜山专区,1956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州宜山地区。1958年属柳州专区,1971年属柳州地区,1983年划归柳州市。融江—柳江纵贯中部,东部为丘陵、平地,属岩溶残峰地带;中部平缓;西部为岩溶石山和丘陵交错地区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甘蔗、玉米、花生为主,还有柑橘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锰、耐火石、大理石、白云石、石灰石等。工业有化肥、制糖、水泥、制药、造纸等。屯秋、枝柳、岔罗三铁路分别经过县境东、中、西部。209国道经此,并有公路通宜州、融水等地。水运可达融安、柳州。有观音岩风景区、楞寨山巨猿洞及宋代古窑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