柯
①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内黄县北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九年 (前554),“叔孙豹会晋士匄于柯”。杜注:“魏郡内黄县东北有柯城。”
②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。《春秋》: 庄公十三年 (前681),“冬,公会齐侯盟于柯”。后称阿。秦置东阿县。
古邑名。(1)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北。《春秋》襄公十九年(前554年):“叔孙豹会晋士匄于柯。”即此。(2)即阿、东阿。
①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内黄县北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九年 (前554),“叔孙豹会晋士匄于柯”。杜注:“魏郡内黄县东北有柯城。”
②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。《春秋》: 庄公十三年 (前681),“冬,公会齐侯盟于柯”。后称阿。秦置东阿县。
古邑名。(1)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北。《春秋》襄公十九年(前554年):“叔孙豹会晋士匄于柯。”即此。(2)即阿、东阿。
在今福建福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宁州:石马岭在“州北百三十里。有巨石危如立马”。
元至元中改袁州置,治所在宜春县 (今江西宜春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宜春、萍乡二市及分宜、万载县地。至正二十年 (1360) 朱元璋改为袁州府。元至元中升袁州为路,治宜春县(今江西宜春市)。属江西行省。辖
唐至德二年 (757) 改福禄郡置,治所在柔远县 (今越南义静省南境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部分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改为福禄州。
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改保德军置,治所在保德县 (今山西保德县)。元属冀宁路。明属太原府,洪武七年 (1374) 降为县,九年 (1376)复升保德州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 升为直隶州。辖
亦名寺头镇。北宋置,属澄城县。即今陕西澄城县东南四十二里寺前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二》 引《县志》:“寺头镇在县东南四十里,即寺前镇。明嘉靖二十五年筑城,名曰遵义堡。”(1)在安徽省太湖县东北部。面积
明万历三十二年 (1604) 置,在今甘肃景泰县东南。
在今福建永安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永安县:贡川山“在县东北四十里。上有桃源洞、一线天诸胜。山峡斗绝,仅容趾陟。其巅田庐井井,故有桃源之目。正统间,邓茂七等作乱,败官军于沙县,据贡川为寨守之。茂七败
①三国蜀改毋棳县置,属兴古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华宁县南境。西晋泰始五年(269)复为毋棳县。②西晋太康初改西平县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南五十里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并入临汝县。”③清光绪二十八
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 ·常州府》: 望亭堰 “在无锡县东南四十里。以御常州之水,使入太湖,不为苏害”。
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治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沮河北岸。东汉废。②北魏置,属赵平郡。治所即今陕西长武县北五里浅水村。西魏大统十四年 (548) 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沮河北岸。属上郡。东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