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4年改清平县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52年改置炉山苗族自治区,1955年改为炉山自治县,迁治凯里镇 (今凯里市)。1956年改为炉山县。1958
梵语意为狮城。即今新加坡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 “龙牙门” 条: “门以单马锡番两山,相交若龙牙状,中有水道以间之。” 《郑和航海图》 作淡马锡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兴安县置,属连州。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7桂岭县: “因界内桂岭为名。” 大业三年 (607) 属熙平郡。唐属贺州。元末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
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之陵墓。在今陕西三原县北四十里。《旧唐书·高祖纪》:“皇祖讳虎,……武德初,追尊景皇帝,庙号太祖,陵曰永康。”
明置,属珙县。在今四川珙县南底洞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珙县 “罗星渡堡” 条下: “底东堡在县南三十里。亦洪武中置。有官军戍守。”
又名兴农镇、小站。即今天津市东南小站镇。清光绪 《畿辅通志》 卷93: 光绪元年 (1875),李鸿章令淮军于此屯垦,凿川引水,“由咸水沽西面海河口接挑引河一道,导流南下二十里,至新设镇曰新农镇”。二
即今江苏吴县东北二十里阳澄湖。上接吴淞江,东流入昆山市境。明王鏊《姑苏志》卷10:阳澄湖“昆山之水, 皆自阳城湖而入”。
在今湖北省钟祥市南三十里。《元史·伯颜传》: 宋人筑新郢城,“下流黄家湾堡亦设守御之具。堡之西有沟,南通藤湖,至江仅数里。乃遣总管李庭、刘国傑攻黄家湾堡,拔之”。
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大相岭。《汉书·淮南王传》:文帝时,淮南王长谋反,“有司奏:请处蜀严道邛邮,遣其子、子母从居,县为筑盖家室, 皆日三食,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”。注引张晏曰:“严道,蜀郡县也。邛,邮置名
战国时蜀国都城。在今四川成都市, 与广都、新都号为三都。成都之得名,据《太平御览》卷166引《史记》曰:“周太王逾梁山之岐山,一年成邑,二年成都,故有成都之名。”另据温少峰《试为“成都”得名进一解》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