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松源镇

松源镇

①五代王闽置,故址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。南唐保大九年 (951) 升为松源县。

②北宋置,属程乡县。在今广东梅县东北松源镇。


(1)在浙江省庆元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19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松源。南宋庆元三年(1197年)置县后历为县治。1949年为城厢镇,1950年分后田、城内二镇,1953年合为城关镇。1958年改为公社,1975年复称城关镇,1984年以松源溪流经改今名。1992年大济、和山、星光三乡并入。产稻、香菇、蔬菜。有汽车修配、竹木制品、建材、纺织、茶叶加工等厂和铅锌矿。有全国最大的香菇市场之一。菊江、龙政公路经此。有孔庙、官井、卢福神庙等古迹。(2)在福建省松溪县东南部、松溪中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松源,人口2.4万。五代闽置松源镇。因河得名。北宋开宝八年(975年)始为松溪县治。1950年设城关镇,后撤。1961年由红旗公社析置城关镇,1984年改今名。境内为松溪河谷盆地,地势平坦,为县商品粮基地。盛产甘蔗、花生、烟草、茶叶等,为闽北茶叶产地之一。工业以粮食加工和制茶为主,还有造纸、森工和大理石装饰仿古家具等。小浦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湛庐山,传为欧冶子铸剑处,山上有清凉寺。还有宋代奎光塔、九龙窑遗址等。(3)在广东省梅县东北边缘、松源河上游,邻接福建省。面积149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松源圩,人口 2550。古时驻地松林茂密,古木参天,故名。明末清初,嘉应州曾在山门寺设松源分州府。清末设松源堡,1948年设松源乡。1958年梅县、蕉岭合并属梅东公社,1961年梅、蕉分县设松源公社。1983年改设区,1987年设镇。属松源河上游山地丘陵。主产稻,并产花生、甘薯、木薯等。盛产烤烟。林产松、杉、竹、油茶、松香等。有铁、锰、煤、石灰石等矿。特产麦芽糖,烤烟、竹木制品较有名。有锰化、松香、农机、木器、铸锅、炼铁、石灰等厂。是闽、粤两省邻县边境农贸集市。松蕉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渠县

    清宣统元年(1909)于德尔格忒宣慰司极北地区置,属登科府。治所在色许(今四川石渠县)。以境内最大的喇嘛寺色须寺的谐音得名。“石渠”,藏语意为“所巴下色登部落的后代”。色须寺为其后人所建。1913年属

  • 六和塔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月轮山上。明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》卷24:六和塔“在月轮峰傍,宋开宝三年智觉禅师建,以镇江潮”。塔曾屡毁屡修。今塔系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)重修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又称六合塔。

  • 归州

    ①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南郢州置, 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境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)废入唐州。②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秭归县(即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)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巴东郡。乾元元年(

  • 河亶甲陵

    在今河南汤阴县北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彰德府二》: 河亶甲陵,“ 《府志》: 府城西北开元寺后有河亶甲冢,在洹水南”。未知孰是。

  • 峰山城

    在今江西大余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 峰山城 “在大庾县北小溪城北十五里。《县志》,其人善弓弩。明正德中,王守仁选弩手从征瑶‘寇’,事平,民恐报复,筑城自卫”。明正德年间筑,在今江西省大余县北。

  • 金洋州

    元置,属巩昌等处总帅府。治所即今甘肃成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金洋州: “本隶兴元路,戊戌岁,有雷、李二将挈民户归附,令迁至成州,自行金洋州事。” 后废。

  • 双威镇

    即双威寨。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北流县:双威镇在“县南百里。有巡司”。

  • 盛京统部

    政区名。清代谓我国东北地区为盛京统部。统辖山海关以外,内、外蒙古以东,外兴安岭 (今俄罗斯斯塔诺夫山) 以南,奉天府尹及奉天、吉林、黑龙江三将军所属地区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 改设东三省总督及奉天

  • 武篆山

    即五篆山。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庆远府》: 武篆山 “一名五篆山。耸秀菁葱,上多大猿奇鸟”。

  • 明安旗

    1936年日伪由牛羊牧群改置,驻海伊尔很额尔格。1949年与太仆寺右旗合并,改设明安太右联合旗 (简称明太联合旗)。旧旗名。1950年2月以明安牧群改置,治宝沙岱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)。同年12月与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