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场镇
北宋置,属什邡县。即今四川什邡县西北五十里洛水镇。
在四川省丹棱县东南部。面积53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场,人口370。以驻地杨场得名。1951年为杨场乡,1958年为杨何公社,1984年复乡。1992年何场乡的五村并入设杨场镇。有农机、机砖、酿造、玻璃钢等厂。为夹江、洪雅、丹棱等乡镇农贸集散地。丹夹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可朋故居、李墓地、竹林寺诗文石刻等。
北宋置,属什邡县。即今四川什邡县西北五十里洛水镇。
在四川省丹棱县东南部。面积53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场,人口370。以驻地杨场得名。1951年为杨场乡,1958年为杨何公社,1984年复乡。1992年何场乡的五村并入设杨场镇。有农机、机砖、酿造、玻璃钢等厂。为夹江、洪雅、丹棱等乡镇农贸集散地。丹夹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可朋故居、李墓地、竹林寺诗文石刻等。
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改唐兴县置,属台州。治所即今浙江天台县。以山得名。后唐同光初复名唐兴县,后晋天福七年(942)又改台兴县,北宋建隆元年(960)复改天台县。元属台州路。明、清属台州府。民国初属
即康狼山。在今甘肃临洮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9五泉县: “康狼山,亦名热薄汗山,在县南一百四十里。西秦乞伏乾归太子炽磐,招结诸部二万七千,筑城于康狼山以据之,即此山也。”
即今浙江宁波市东梅山岛与穿山半岛间之梅山港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定海县 “庐江河” 条下: “又梅山港, 在霩所西十里, 亦自崎头海洋西北流,经大嵩所,通于海。港口有梅
在今广西藤县、岑溪县境,为北流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藤县: 黄华江 “在县西南百二十里。源出广东信宜县,至县境恩泽村入绣江”。
明成化四年 (1468) 置,属泸州卫。在今四川兴文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泸州卫: 洞扫堡在“卫南三十里。本蛮砦。成化四年,官军攻都掌蛮,破其洞扫、海纳、龙背、豹尾等砦。事平,改为堡”。后废。在今
即今黑龙江省大庆市西北喇嘛甸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安达直隶厅: 东清铁路有喇嘛甸站。
即鼎鼻山。在今四川彭山县南。《宋书·臧质传》:东晋义熙十年(414),朱龄石伐蜀,蜀主谯纵,“遣大将谯抚之屯牛脾,又遣谯小苟重兵塞打鼻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四川省彭山县南岷江西岸。东晋义熙九年(413
即浪噶子。今西藏浪卡子县。清松筠《丁已秋阅吟·朗噶孜》诗注:“朗噶孜本名那噶尔孜。番(藏)语:那, 鼻也。噶尔, 白也。孜,高也。白山鼻上桑砌营官寨,形似佛头。”
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新宁县:大隆山在“县(今台山市)西南百二十里。有瑶寨,旧为盗薮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大隆山“高六百丈,周二十里,径路深阻,中有瑶寨”。
即今辽宁普兰店市北沙包镇。旧属复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