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来凤县

来凤县

①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泸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隆昌县西北双凤镇(双凤驿)。九年(627)废入富世县。

②清雍正十三年(1735)置,属施南府。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。同治《来凤县志》卷5:“翔凤山,县东三里,山形耸拔,如凤舒翼,故名。”县以翔凤山为名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施鹤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四川省富顺县东。属泸州。九年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湖北省西南部,西邻重庆市,东邻湖南省。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 1320 平方千米。人口30.8万,其中土家族占41%,苗族占16.5%。辖3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翔凤镇。以翔凤山飞来凤凰的传说而得名。清同治《来凤县志》:“翔凤山,县东三里,山形耸拔,如凤舒翼,故名。”宋初为羁縻富州地,后又为柔远州地。宋仁宗时置散毛司。元为散毛洞,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升散毛府,属四川行省。至正六年(1346年)改为散毛、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。明永乐九年(1411年)改长官司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属恩施县;十三年析置来凤县,治今址,属施南府。1914年属荆南道,1921年属施鹤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恩施专区,1970年属恩施地区。1979年改置来凤土家族自治县。1983年复为来凤县,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地处鄂西南山地,地势西北高,东南低。南部山地石灰岩广布,喀斯特地貌发育,多溶洞、伏流;东部沿河多平坝、盆地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、玉米、薯类、油菜,并产烟叶、茶叶、花生、生姜、油桐等。为省杉木基地县。矿产有煤、紫砂、陶土、重晶石、石灰石、白云石等。工业有采煤、农机、卷烟、水泥、化肥和食品等。209国道贯穿全境,酉水河入沅江通航可达洞庭湖。古迹有接龙桥、仙佛寺石窟、舍米湖摆手堂、老司城遗址等。建有烈士纪念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丰军

    南宋绍兴十二年(1142)置,治所在安丰县(今安徽寿县南安丰铺)。乾道三年(1176)移治寿春县(今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寿县、霍邱、六安等县市地。元改为安丰路。南宋绍兴十二年(1142年)置,治安丰

  • 鹊洲

    在今安徽铜陵至繁昌二县间长江中。鹊头为铜陵县北鹊头山,鹊尾在繁昌县东北三山。西对无为县,为长江险要之处。《宋书·邓琬传》: 泰始二年(466),“ (陶) 亮本无干略,闻建安王休仁自上,殷孝祖又至,不

  • 上町村

    即今浙江遂昌县西南九十里上定乡驻地上定村。清光绪《遂昌县地》卷1:西乡二十一都有上町村。

  • 水头墟

    ①即今江西于都县东北三十五里水头圩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9:雩都县东北“率口墟又北行偏东五里至水头墟”。②在今广东广州市北白云山,有大小两水廉,相去三百步。宋方信儒有诗。

  • 湖东港

    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湖东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陆丰县图: “西南过海甲汛,湖东汛,屈西北过湖东港。”

  • 白沙窝

    在今安徽阜阳市西北三十里。《宋史·刘锜传》:南宋绍兴中,“金人围顺昌,锜豫于城下设伏,擒千户阿黑等二人,诰之,云:‘韩将军营白沙涡,距城三十里。’锜夜遣千余人击之,连战,杀虏甚众”。

  • 女娲山

    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平利县有女娲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9金州:女娲山“《皇朝郡县志》:在平利县东。有祠曰女娲圣后”。

  • 吉川州

    唐开元十七年(729)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甘洛、石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
  • 暖 (煖) 水

    ①即温水。今贵州绥阳县西洛安江。《水经· 延江水注》: “温水一曰暖水,出犍为符县,而南入黚水。” 《水经注疏》 谓即今合湘江之洪江。②在今甘肃定西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安定县: 暖水 “在

  • 平缅路

    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即今云南陇川县。辖境约当今云南陇川县及缅甸部分地区。明初废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今云南省陇川县附近。属云南行省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潞西、陇川、瑞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