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里沟
又名木渠。在今湖北宜城市东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又南得木里水会。楚时于宜城东穿渠上口,去城三里。汉南郡太守王宠又凿之,引蛮水灌田,谓之木里沟。径宜城东而东北入于沔。谓之木里水。”
在今湖北省南漳县东,引蛮河北源东至今宜城市东南入汉水。汉南郡太守王宠主持开凿,溉田七百顷。后历有修治,宋代溉田达六千余顷。
又名木渠。在今湖北宜城市东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又南得木里水会。楚时于宜城东穿渠上口,去城三里。汉南郡太守王宠又凿之,引蛮水灌田,谓之木里沟。径宜城东而东北入于沔。谓之木里水。”
在今湖北省南漳县东,引蛮河北源东至今宜城市东南入汉水。汉南郡太守王宠主持开凿,溉田七百顷。后历有修治,宋代溉田达六千余顷。
西汉置,属胶东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即墨市西六十里。文帝元年(前179)封宋昌为壮武侯。后为县,东汉初省。安帝时复置,属北海国。西晋初属城阳郡,后改属高密郡。南朝宋省。古县名。西汉文帝元年(前179年)封宋
即今广东阳江市东南大海中小镬岛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8南恩州:小镬州“在州东南”。
明隆庆元年 (1567) 置,属叙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隆昌县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 卷52:“隆昌县古昌州地,隆庆改元置,理隆桥驿,二义兼取矣。” 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在四川省南
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六年 (前516) 七月,“丙子,王宿于褚氏”。杜注: “洛阳县南有褚氏亭。”春秋周地。在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南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六年(前516年):王子朝
五代晋改兴唐县置,为蔚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北蔚县。明洪武四年(1371)废。古县名。五代晋初改兴唐县置,治今河北省蔚县。为蔚州治。汉初复名兴唐县。辽又改灵仙县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省入蔚州。
即今河北阳原县东南二十里揣骨瞳镇。清乾隆 《宣化府志》 卷10西宁县: 南路有揣骨瞳。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2西宁县图: 东南有揣骨疃。
在今山西文水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文水县: “西北二十里有栅城渠,贞观三年,民相率引文谷水,溉田数百顷。”后涸。在今山西省文水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文水县(今县东旧城)“西北二十里有栅城渠,
秦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。西汉改为蒲反县。东汉复为蒲坂县。北魏为河东郡及泰州治。北周为蒲州治。隋属蒲州,开皇十六年 (596) 移治蒲州镇东,大业二年 (606)废。古县名。坂,又
即石国。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“石,或曰柘支。”
在今江苏淮安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: 洪泽屯,“ 《唐志》: 上元中,于射阳湖置洪泽屯,厥田沃壤,大获其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