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夏至战国的诸侯国。商、周甲骨、金文作曾,古文献作缯或鄫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 “禹为姒姓,其后分封, 用国为姓, 故有……��氏、 缯氏。” 商时为方国。甲骨 卜辞有 “王次于曾” ( 《甲骨文合集》 6350、7353)。地在商王国的南方。《合集》5504辞云: 商王 “立事于南”,而有曾相从。西周末年随申侯攻杀周幽王,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“申侯怒与缯、西夷犬戎攻幽王。” 今湖北随州市一带,多处发现战国时期有铭文的曾国青铜器,其中最著名的是1979年在随县城 (今随州市) 西擂鼓墩发现战国初年的曾侯乙墓,出土七千余件随葬品,铜器铭文中多有 “曾侯乙作时 (持)” 的文字,是战国曾国国君之墓,说明曾国的都城在今湖北随县境内。


古国名。西周至战国时诸侯国。姬姓。西周称缯或鄫。春秋战国不见文献记载。据铜器铭文,当时称曾。又以多处发掘出曾国文物,断定其国于西周末春秋初,主要活动在今河南省南阳盆地南部。后楚向北扩展,曾从湖北省谷城县太平店向东南进入随枣走廊,经枣阳市、茶庵而东至随州市西南、京山县东北。战国楚惠王时(前488—前432),曾国都西阳(今河南光山县西南)。后当亡于楚。一说以为曾国即随国,在今湖北省随州市。因其地发现曾国君墓,断定西阳也在其附近,曾、随乃一国两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阳里

    ①在今河南平顶山市东。北魏曾置高阳县于此。《清一统志 · 南阳府二》: 高阳废县,“ 《旧志》,县北平顶山侧有高阳里,盖犹以故县得名”。②在今河南许昌市内。《后汉书·荀淑传》: 荀淑 “有子八人: 俭

  • 黄堡镇

    北宋熙宁初置,属同官县。即今陕西铜川市西南三十里黄堡镇。此地有唐宋时著名瓷窑耀州窑遗址。(1)在湖北省保康县东北部。面积292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堡,人口3190。昔黄姓在此筑堡,故

  • 岑原丘

    即崟原丘。在今河南巩义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8作“岑原丘”。

  • 安南

    唐调露元年(679)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,简称“安南府”或“安南”。“安南”之名始此。五代晋时独立,建国号为大瞿越,后又作大越。北宋开宝三年(970)封其王为安南郡王;八年又封为安南都护、交趾郡王

  • 余城

    南朝梁筑。故址在今江西奉新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06洪州奉新县:余城“在县西一十五里。《梁书》云,于庆入洪州,进攻新吴县,余孝顷起兵拒之,因筑此城。周回三里一百五十步”。南朝梁置,在今江西省奉新县西。属

  • 雷山关

    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东兰州: 雷山关 “其地有雷山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庆远府》: 雷山关 “在东兰州东北七十五里,与河池州三旺里接界”。

  • 弘化县

    ①西魏大统十二年(546)改化政郡置,属夏州。治所在岩绿县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榆林市和横山县西部、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置,为弘州治。

  • 黄连墟

   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北四十六里黄连村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16:顺德县有“黄连墟”。

  • 龙图阁

    北宋东京(今河南开封市)阁名。咸平四年(1001)建。《宋史·职官志》 载:“在会庆殿西偏,北连禁中,阁东曰资政殿,西曰述古殿。阁上以奉太宗御书、御制文集及典籍、图画、宝瑞之物,及宗正寺所进属籍、世谱

  • 矮岐山

    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日照县: 竹子河 “源出县西南五十里之矮岐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 引 《县志》 谓 “顶有双峰,竹子河发源于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