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和镇
即今河北河间市东七十里景和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河北省河间市东南部。面积71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景和,人口2730。明初建村,以景色秀丽、村民和睦得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火炬公社,1961年改名景和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玉米、小麦、谷子、大豆等,盛产金丝小枣。有面粉、砖瓦、玻璃、拔丝等厂。沧保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汉墓。
即今河北河间市东七十里景和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河北省河间市东南部。面积71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景和,人口2730。明初建村,以景色秀丽、村民和睦得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火炬公社,1961年改名景和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玉米、小麦、谷子、大豆等,盛产金丝小枣。有面粉、砖瓦、玻璃、拔丝等厂。沧保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汉墓。
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北四十里碑院镇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5阆州: 禹迹山 “在南部东南三十余里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8保宁府: 禹迹山 “旧传禹治水至此,故名。山有寺,因崖斲石为巨佛像,层楼覆之。泉出其
①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昭公二十五年(前517),“公孙于齐,次于阳州”。杜注:“阳州,齐、鲁境上邑。”②东魏天平初置,治所在宜阳郡(今河南宜阳县西四十八里韩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
元、明称今四川兴文县境之苗族为都掌,亦称大坝都掌。所居地区为都掌地。元置戎州,明降为县,后改为兴文县。
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北一百三十八里三合店乡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3随州:三合汛“《光绪地记》:在州西北百七十里,有额外外委驻防”。
①北魏景明后改圉县置,属陈留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杞县西南五十里圉镇。孝昌四年 (528)属阳夏郡,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复置,属汴州。大业初属梁郡。唐初属杞州,贞观元年 (627)废。②南朝梁置
西晋太康五年(284) 置,属顺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谷城县西。南朝宋属扶风侨郡。梁废。
即临泚口市。今湖南湘阴县西二十九里湘江西岸之临资镇。
为晋文帝司马昭的陵墓。在今河南偃师市南潘屯、杜楼二村以北枕头山墓地。《晋书· 文帝纪》 载: 咸熙二年 (265),“秋八月辛卯,帝崩于露寝,时年五十五。九月癸酉,葬崇阳陵”。
即博霍锡卡伦。清乾隆年间置,在今哈萨克斯坦斋桑泊西北布加兹。
在今四川资中县西。民国 《资中县续修资州志》 卷2: 忠义寨 “在县西六十里玉京山。清嘉庆五年,里人因教匪之乱结寨,形势最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