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照寺
①在今山东济宁市城西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 普照寺 “在州城西北隅,齐梁古刹也。有六楞唐碑,载宝历二年修。又有金党怀英隶书二碑”。
②唐太宗时建。初名普曜院,后改普照寺。在今浙江富阳县北。李白有 《普照寺》 诗。北宋治平二年(1065) 改名净明寺。
①在今山东济宁市城西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 普照寺 “在州城西北隅,齐梁古刹也。有六楞唐碑,载宝历二年修。又有金党怀英隶书二碑”。
②唐太宗时建。初名普曜院,后改普照寺。在今浙江富阳县北。李白有 《普照寺》 诗。北宋治平二年(1065) 改名净明寺。
①西魏恭帝二年 (555) 置,属齐通郡。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东北二十里太和镇。北周改为安乐县。②隋仁寿元年 (601) 改广通县置,属嘉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。大业三年 (607) 属眉山郡。唐武德元
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宜城县:交丫滩“在县南破河脑,蛮水与汉江二水交流,故名”。
①古道路名。在今河南济源市境,为豫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孔道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梁惠成王十三年,“我取轵道与郑鹿”。《战国策·赵策》: 苏秦说赵王,“秦下轵道则南阳动”。②亦作枳道。秦
在今广西玉林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郁林州:张道岩在“州东二十五里。有石门,通人行”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。贞观八年 (634) 属容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入北流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西南。属铜州,后
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10:“南自龙山浑水闸, 由朱桥自南水门入城,曰龙山河。”长十二里,置闸以限江潮,宋时滨江纲运,由此入城。后废。明时以河高江低,改闸为坝。元、明、清皆修浚之,今河道
在今安徽泾县西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范传》: 范又从孙策攻 “太史慈于勇里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泾县西北。东汉建安三年(198年),孙策擒太史慈于此。
北魏孝昌中分聊城县置,属平原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北十五里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昌中析聊城县置,治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北聊古庙。属平原郡。北齐废。
即今浙江洞头县洞头岛。清光绪 《浙江沿海图说》 温州: 岛屿有洞头。1953年于此置洞头县。
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塔拉斯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 哈喇布拉岭 “在伊犁西南。库穆什山西二百里。哈喇布拉河发源其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