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济州
元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 改定昌路置,属德昌路。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普威彝族乡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属德昌府。永乐二年 (1404) 改为普济长官司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,治今四川省米易县西北,属定昌路。二十三年改隶德昌路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属德昌府。永乐二年(1404年)改为普济长官司。
元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 改定昌路置,属德昌路。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普威彝族乡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属德昌府。永乐二年 (1404) 改为普济长官司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,治今四川省米易县西北,属定昌路。二十三年改隶德昌路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属德昌府。永乐二年(1404年)改为普济长官司。
①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 烈山 “近烈洲,临江中流,改曰烈山。其山四面峭绝,下瞰大江,风涛汹涌,商旅常泊舟依山以避风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江宁府一》 “烈山” 条引 《旧志》 云:
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晋宁军: 弥川堡 “地名小红崖,元符二年,同砦赐名”。元废。
即今黑龙江省海林市南海浪河。源出市西南张广才岭,东北流入牡丹江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“是时,邻部虽稍从,孩懒水乌林答部石显尚拒阻不服。攻之,不克。” 即此。清作海兰河。古水名。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海浪
明代西藏地名。明代在乌思藏置都指挥使司,又在全境分封政教领袖五人为王分治辖地。永乐十一年 (1413) 封萨迦教派高僧为思达藏辅教王。《明史·西域三·辅教王》: “辅教王者,思达藏僧也。” 辅教王为明
亦作高浪阜、高郎务。即今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: “高郎步,大佛山之下,湾环中,纵横皆卤股石,其地湿皋田瘠,米谷翔贵,气候暖。” 《海录》译作咕噜慕。
一名殷城。商王河亶甲所都。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南亳城。一说在今安阳后岗一带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 载: “河亶甲居相。”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“故殷城在相州内黄县东南十三里,即河亶甲所筑之都,故名殷城也
①北宋置,属定平县。即今甘肃宁县西南三十里太昌乡。金改名大昌镇。②即今浙江兰溪市西北四十三里永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兰溪县:永昌镇“有三河渡,为金、衢、徽、严四郡之要地。嘉靖间,矿贼窃发,设兵驻防于
在今山西和顺县东四十五里石家庄。《寰宇记》 卷44和顺县: 赵奢垒 “在县东五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辽州》: 赵奢垒 “即赵奢救韩,去阏与五十里而军筑垒处”。
1946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兖济县改名,治大坞村(今山东滕州市西大坞镇)。因凫山为名。1956年撤销,并入滕县、邹县、济宁、微山四县。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4年由湖东办事处与滕沛边办事处辖区置
①即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前旗。治所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。后迁今乌兰浩特市。②即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。清雍正九年(1731)置,驻地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南新街镇。民国间属绥远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