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应县
唐天宝七年 (748) 改会昌县置,属京兆府。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。北宋大中祥符八年(1015) 为避玉清昭应宫名,改名临潼县。
古县名。唐天宝七载(748年)改会昌县置,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。属京兆府。北宋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改为临潼县。
唐天宝七年 (748) 改会昌县置,属京兆府。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。北宋大中祥符八年(1015) 为避玉清昭应宫名,改名临潼县。
古县名。唐天宝七载(748年)改会昌县置,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。属京兆府。北宋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改为临潼县。
五代北汉主刘崇(旻)、刘承钧、刘继恩三世陵园。在北汉都晋阳西南郊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天龙山谷)。
西魏置,为武关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西峡县东南。隋开皇初废。古县名。西魏改东恒农郡置,治今河南省内乡县西。为武关郡治。隋初废入菊潭县。
一名萨纳珠山。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62: 桑株山 “桑株水出其北麓。厥产黑土,其树多梨,小而味甘”。
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5沁水县:“古王离城在县东北五十里,秦时王离击赵所筑, 四面绝险。”
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汝州梁县: “正隆六年,敕环汝州百五十里州县商贾,赴温汤置市。”
在今湖南溆浦县南一百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一》:龙潭溪“源亦出分水隘,东流过龙潭巡司(今龙潭镇)前,汇而为潭。由地中行二里复出,又东北流,至县东入溆水”。
即今广东台山市南海中上川岛之东乌猪洲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东莞县“三门海”条:“又县西南有乌猪海洋。”明黄衷《海语》称乌猪山。
本名坡脚塘。1942年设镇,即今贵州安龙县南九十里坡脚乡。
一作宽田吉思海。即今哈萨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西之里海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 癸未年(1223),速不台讨钦察,“遂引兵绕宽定吉思海”。即此。
即吉兰丹。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北部吉兰丹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: “急兰丹,永乐九年,王麻哈剌查苦马儿遣使朝贡。十年命郑和赍敕奖其王,赉以锦绮、纱罗、綵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