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平堡
明成化中置,即今广西昭平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昭平县 “龙平旧城” 条下: 昭平堡 “正德三年迁堡城于府江东岸,置守备司。万历四年置县,六年于岸旧址建城为治”。
明成化中置,即今广西昭平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昭平县 “龙平旧城” 条下: 昭平堡 “正德三年迁堡城于府江东岸,置守备司。万历四年置县,六年于岸旧址建城为治”。
即白石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三十里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 “白石山,故为胥女山,春申君初封吴,过,更名为白石山。”古山名。又作白石山、白豸山。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“白石山,故为胥女
明永乐三年 (1405) 升湾甸长官司置湾甸御夷州,直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昌宁县西南八十四里湾甸。清代属永昌府。民国初年废。明永乐五年(1407年)升湾甸长官司置,治今昌宁县湾甸镇。辖境相当今云
①北宋淳化四年(993)三月,蜀州青城县农民王小波、李顺起义。十二月小波战死,众推李顺为帅。次年正月攻占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,建立政权,称大蜀王,改元应运。大蜀国势力范围,据《通鉴长编纪事本末·李顺之
元代对中书省直辖地区之称呼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 “中书省统山东西、河北之地,谓之腹里。” 其地相当今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及河南、吉林、辽宁等省部分地区。
即今江苏吴县西南藏书镇 (善人桥)。明嘉靖 《吴县志》 卷4: 县西有善人桥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吴县西有善人桥市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吴县西有 “善人桥镇”。
亦作刷烟河、双阳河。即今吉林双阳县之双阳河, 为饮马河支流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2:伊勒们河“又西北径姚家城子东,苏斡延河西来入之”。
又作鹘里改路、呼尔哈路。金初置,治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。以河得名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、通河县以下松花江及俄罗斯境黑龙江下游地区。元改为胡里改万户府。又作鹘里改路。金置,治今黑龙江省依兰县。属
即今河北昌黎县西六十里朱各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昌黎县图:西有朱各庄。
又名奉化市。即今浙江奉化市驻地大桥镇。清光绪 《奉化县志》 卷3: 惠政桥在 “县东三里。旧名善胜,又名通剡。宋乾德二年建。后坏。大观中重建,改今名”。镇以桥名。《县志》 又载: 奉化市在 “县东坊隅
元置,属余姚县。在今浙江余姚市青港乡北五里。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迁至今余姚市北新新乡桑家村。清康熙三十九年 (1700) 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