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山东招远市西南三十里道头镇。清道光 《招远县志》 卷3 《坊市》: 道头集 “今废”。
民国置,即今山东诸城市北四十里相州镇。为通安丘孔道。清道光 《诸城县续志》 卷2有相州集。在山东省诸城市境北部。面积96.2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相州,人口1.5万。原因潍水改道无常,村
在今河南滑县东北曹村。后改灵平埽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二》: “元丰元年四月丙寅,决口塞,诏改曹村埽曰灵平。”
即艑山。在今湖南岳阳市南。亦即 《水经注》 之编山。宋范致明 《岳阳风土记》: “湘人以吴船为艑,山形类之,故以名山。上有塔,曰哑女塔。”
一名古交城。即今山西古交市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曾于此置交城县,取古交城为名。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设故交村巡司驻此。
北宋大中祥符三年 (1010) 置,属慈利县。即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南二十六里大溶溪镇。明洪武三十一年 (1398) 改置大庸所。
唐永泰二年 (766) 置,为郎茫州治。治所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北部。后废。
即今黑龙江省饶河县。清为赫哲人居地。1925年饶河县移治于此。民国《吉林新志》下编:“饶河县,土名团山子。”
南朝梁置,为药南山治。治所在今湖南沅江市西南。隋开皇中改为安乐县。
五代后蜀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东北麦崩乡。元改为宣抚司,属吐蕃等处宣抚司。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