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明皇陵

明皇陵

在今安徽凤阳县西南十二里皇陵农场。是明太祖朱元璋父朱世珍、母陈氏的陵墓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凤阳县: 皇陵 “在府西南十二里。内为皇城,周七十余步。中为砖城,周六里八十一步。外为土城,周二十八里。明皇陵卫置于此”。《明史·礼志·山陵》: “皇考仁祖墓,在凤阳府太平乡。太祖至濠,尝议改葬,不果,因增土以培其封,令陵旁故人汪文、刘英等二十家守视。洪武二年荐号英陵,后改称皇陵。” 洪武二年 (1369) 始建,十一年 (1378)竣工。有皇城、砖城、土城三道。宫阙殿宇毁于明末兵火。今尚存墓冢、墓前碑刻、石人、石兽、华表和明太祖亲撰之 《皇陵碑》。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安徽省凤阳县西南8千米,距明中都城西南5千米,与中都城西北5千米的明十王四妃坟遥遥相对。是明太祖父母陵墓,后其兄、嫂和两个侄子也附葬于此。《明史·礼志·山陵》:“皇考仁祖,墓在凤阳府太平乡。太祖至濠,尝议改葬,不果,因增土以培其封,令陵旁故人汪文、刘英等二十家守视。洪武二年,荐号英陵,后改称皇陵。”洪武二年(1369年)始建,十一年竣工。有皇城、砖城、土城三道。皇城呈长方形,内有正殿、金门、左右庑、碑亭、御桥、华表并石人石兽36对。砖城开四门,各有明楼5间,城墙以红土泥饰。城内有具服殿、膳厨、官厅、棂星门、红桥、神厨、神库、天池、鼓房等。土城呈正方形,内有神路、官厅、铺舍、水关、皇堂桥、下马牌等建筑。皇城内有左右二碑亭,明太祖亲撰《皇陵碑》和无字碑凌空耸立。整个建筑群宏丽森严,蔚为壮观。惜宫阙殿宇毁于明末兵火,今尚存墓冢、墓前碑刻、石人、石兽、华表和《皇陵碑》、无字碑。墓系平顶覆斗式大土堆,长约60米、宽40米、高10米,上植松柏,郁郁葱葱。为全国著名的明初皇家陵园建筑。皇陵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明皇陵石刻


猜你喜欢

  • 获 (獲) 嘉城

    在今河南新乡县西南。汉为获嘉县治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汲郡获嘉县: “有获嘉城。”

  • 荆河

    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汝阳县: 荆河 “源出天中山。汇悬瓠池水,经城北大堤外,东流六十里,南入澺水”。

  • 沙堰寨

    即今河南新野县东北二十六里沙堰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12:同治四年(1865)十二月,捻军“围新野属之沙堰寨”。

  • 阿耨达大水

    即今新疆东南车尔臣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南河又东径且末国北,又东,右会阿耨达大水。释氏《西域记》曰:阿耨达山西北有大水,北流注牢兰海者也。”

  • 桥坝河镇

    即今四川綦江县南桥河乡。民国 《綦江县志》 卷1: 桥坝河场 “在遵里,通贵州大道,治南十里,始光绪初期”。

  • 施溶州

    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置,属永顺宣慰司。治所即今湖南永顺县东南王村镇。清废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置,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。为土州。属永顺宣慰司。清时废。

  • 永安札萨克旗

    即土尔扈特南中旗。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,后迁今青海海晏县西北。

  • 鲁克察克

    即鲁克沁。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南九十里鲁克沁镇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14: 鲁克察克“旧对音为鲁克沁”。

  • 太清宫

    ①在今辽宁沈阳市区西顺城街。清康熙二年(1663)由道教东北龙门派祖师郭守真创建。初名三教堂,乾隆四十四年(1779)改名太清宫。为东北地区道教活动的中心。1912年设“中华道教总会关东道教分会于此。

  • 水南市

    在今福建将乐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 “高滩市”条下:“水南市,在(将乐)县东南一里三华桥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