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明河

明河

①古沙水 (蒗荡渠) 支津。在今河南郸城县境。《水经· 渠水注》: “沙水又东,积而为陂,谓之阳都陂。明水注之,水上承沙水支津,东出径汝南郡之宜禄县故城北。明水又东北流注于陂。” 故道自今河南淮阳县东南承 “沙水支津”,东流,径郸城县,东北至宁平镇东南入陂。久湮。

②明、清时代之明水实为古沙水正流故道。在今河南淮阳、郸城县境。《清一统志·归德府一》 引《鹿邑县旧志》: 沙水 “东南至陈州 (今淮阳县北),而明水称焉。曲而南流,径陈州城东,又东径郸城北,又东径双楼北,又北径宁平城南,以上阔不盈丈。又东径丁村南,注于阳都陂。又东径白马驿,又东南入淝河”。清乾隆二十二年 (1577) 分为东、西二明河,“西明河自汲冢集北,至傅家集入刺河; 东明河自刺河之张胖店入淝河”。

③在今河南信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信阳州“淮水” 条下: “明河在州北九十里。源出天目山,东流入淮。亦曰明港河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朴遗址

    在今河南郏县西四十六里太朴寨村。面积约6万平方米,文化层厚达5米。包括仰韶文化、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。出土大量陶器,有鼎、罐、纺轮。石器有斧、凿、镰等。1953年春出土春秋青铜器一百九十余件,其中有鼎、

  • 洛北县

    1947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由洛宁县北部析置,治山后 (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小界乡)。有时在樊店 (今洛宁县东北河底乡)。1949年与洛南县合并,复置洛宁县。旧县名。(1) 太岳解放区设。1947年由河南省洛

  • 金筑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四年 (1371) 改金竹府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。十年(1377) 升为安抚司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置,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北广顺。属四川省。十年升为安抚司。

  • 细林山

    又名神山、秀林山。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辰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嘉兴府: 细林山 “在华亭西北十八里。本名神山,唐天宝六年改名”。

  • 西塘

    又名西官塘。即今安徽庐江县西北三十五里官塘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庐江县:“西塘在县西三十五里,亦曰西官塘,溉田百余顷。”

  • 天村堡

    北宋元丰四年(1081)置,属诚州。当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境。

  • 会龙场

    即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光辉乡(会龙场)。民国《三台县志》卷1:会龙场“距县七十五里。明洪武时建。原名普乐场,乾隆时改今名。通梓潼小路”。

  • 云津桥

    在今云南昆明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二》:云津桥“在昆明县东二里许,跨盘龙江上。本名大德桥,明洪武中修建。以其当云南之要津,故更今名”。在今云南省昆明市东、盘龙江上。元称大德,明洪武中修建时以其当云南

  • 宋村集

    即今山东文登市南宋村镇。清光绪《文登县志》卷3《坊市》:“西南三十里曰宋村集。”

  • 菊潭县

    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郦县置,属邓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“因县界内菊水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南阳郡。唐初废。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复置,移治今内乡县北六十里。五代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