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阳县
西汉置,属东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文登市西南三十里宋村镇东南。以在昌水之阳为名。西晋初废。元康八年 (298) 复置,属长广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莱阳市东南二十三里。北齐属东莱郡。唐属莱州,永徽元年 (650) 移治今莱阳市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 改名莱阳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文登市西南。以在昌水之阳得名。属东莱郡。西晋初省入长广县。元康八年(298年)复分长广县置,治今山东省莱阳市东南。唐永徽元年(650年)徙治今莱阳市。五代唐改为莱阳县。
西汉置,属东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文登市西南三十里宋村镇东南。以在昌水之阳为名。西晋初废。元康八年 (298) 复置,属长广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莱阳市东南二十三里。北齐属东莱郡。唐属莱州,永徽元年 (650) 移治今莱阳市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 改名莱阳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文登市西南。以在昌水之阳得名。属东莱郡。西晋初省入长广县。元康八年(298年)复分长广县置,治今山东省莱阳市东南。唐永徽元年(650年)徙治今莱阳市。五代唐改为莱阳县。
1928年析郑县城区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即今河南郑州市。1931年裁入郑县。1948年复置。1954年为河南省会。简称郑。在河南省中部偏北,北临黄河。省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 7446 平方千米(市辖区94
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南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普通六年 (525),“司马董当门破魏晋城”。即此。唐初曾置平晋县于此。确址未详,疑在今河南省新野县或邓州市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普通六年(525年),董当门攻
在今江西波阳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0饶州府: 郭璞山“在府城东和南乡。根盘五十里,崇高百仞,峰峦峭拔,为鄱阳郡山之冠。世传郭璞尝旅寓于此”,故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饶州府鄱阳县: 郭璞山“府东百十
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置打箭炉厅于此地,即今四川省康定县。属雅州府。地处两河交汇处,藏语“达折渚”,谐音“打箭炉”。相传诸葛亮南征,遣将郭达安炉打箭于此,故名。光绪三十年(1904年)升为直隶厅,
在今山东梁山县戴家庙运河东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东平州: “金线闸在州西北,即张秋镇河东岸也,有巡司戍守。”
即梓桐山。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作 “梓潼山”。
在今贵州息烽县西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西望山“盘亘百余里,与开州(今开阳县)南望山对峙。山巅有凤凰池,阔可里许。前有三峰,曰翠屏、目游、莫若,皆壁立万仞,苍松虬结;而目游更奇峭,有石笋数株,高插
西汉改曲阳县置,属常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四里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县城在山曲之阳,是曰曲阳,有下,故此为上。”东汉属中山国。三国魏属常山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并入新市县。景明元年(500
唐贞观四年(630)析突厥颉利右部置,治云中古城(即北魏云中郡治盛乐城,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古城)。统舍利州、阿史那州、绰州、思壁州、白登州等,辖境相当今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。龙朔三年(66
在清盛京外攘门外五里,今辽宁沈阳市小西门外。后金崇德元年 (1636) 皇太极敕建。两年后寺成,皇太极赐 “莲花净土实胜寺” 大印一枚,允许收藏努尔哈赤用过的甲胄,故称皇寺。是盛京建立最早、规模最大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