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都宗
一作察木多。即今西藏昌都县。清乾隆《西藏志·疆圉》 称: “工布江达、拉里、说板多、洛隆宗、昌都皆为要隘。1960年与拉多宗合并设昌都县。
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昌都镇。1960年与拉多宗合并,改置昌都县。
一作察木多。即今西藏昌都县。清乾隆《西藏志·疆圉》 称: “工布江达、拉里、说板多、洛隆宗、昌都皆为要隘。1960年与拉多宗合并设昌都县。
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昌都镇。1960年与拉多宗合并,改置昌都县。
在今安徽天长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天长县:平原桥“在县西九十里,西北通盱眙,东南通六合,为往来之要地”。
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龙兴寺内。唐柳宗元有《永州龙兴寺东丘记》。
北宋时对西藏扎囊县桑伊区的汉译称。宋张方平《乐全集》卷22:“秦州奏唃厮啰事”,称唃厮啰为“西域武三咩人”。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沿臧河流域(今雅鲁藏布江)南北两岸设置称为“如”的军政区域四个,
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北二十五里(今滨州市南二十六里旧镇西南十里千乘遗址)。《元和志》卷10千乘县:“千乘者, 以齐景公有马千驷, 畋于青丘。今县北有青丘, 县因以为名。”古邑名。春秋战
清顺治七年 (1650) 置,为科尔沁六旗之一,属内蒙古哲里木盟。札萨克驻双和尔山 (一作济尔哈朗图,今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东北吉尔嘎朗镇)。1914年划归奉天省。1929年属辽宁省。伪满时属兴安南省
在今福建顺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顺昌县:“龙溪桥在县南。其地左负山,右临涧,路转山坳,始与桥直。宋绍定二年寇至,官军据桥为险,与寇战, 寇败走。桥久废,今仍架木, 以通往来。”
一名灌水。在今陕西华县西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小赤水即《山海经》之灌水也,水出石脆之山。北径萧加谷于孤柏原西,东北流与禺水合……又北注于渭。”《寰宇记》卷29华州郑县:“灌水一名小赤水,今名高谷水。”
即今湖北黄梅县南七十二里小池镇。《宋书·桂阳王休范传》:元徽元年(473),“以第五皇弟晋熙王燮为郢州刺史,长史王奂行府州事,配以资力,出镇夏口。虑为休范所拨留, 自太子洑去,不过寻阳”。
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胥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西北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在今浙江湖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湖州府: “道场山在府南十二里。亦近郊之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