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松郡
十六国后凉置,属凉州。治所在昌松县(今甘肃武威市东南)。寻改为东张掖郡。北魏复为昌松郡。北周废。
十六国后凉置,后属南凉。治昌松县(今甘肃武威市东南汉苍松县南十里)。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武威市及其附近一带。后改东张掖郡。北魏复改昌松郡。北周废。
十六国后凉置,属凉州。治所在昌松县(今甘肃武威市东南)。寻改为东张掖郡。北魏复为昌松郡。北周废。
十六国后凉置,后属南凉。治昌松县(今甘肃武威市东南汉苍松县南十里)。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武威市及其附近一带。后改东张掖郡。北魏复改昌松郡。北周废。
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堌阳镇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梁惠成王三十年 (前340),“城济阳”。《史记· 苏秦传》:“ (秦) 决白马之口,魏无外黄、济阳。” 皆此。秦置县。古邑名
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台南府: “柴头港出府治东北山,西北流,经治北,又西合德庆港为安平港,入于海。”
即今中亚锡尔河。《隋书·西域传》: “石国,居于药杀水。” 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作素叶河,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 作叶叶河,《元史》 又作忽章河、忽禅河、忽毡河,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 作霍阐没辇,刘郁
即今江西宁都县北萧田乡。明嘉靖 《赣州府志》 卷5宁都县有萧田市。清设萧田汛。道光《宁都直隶州志》 卷4有萧田墟。
在今贵州黎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潭溪司: 铜关铁寨山在 “司东二十里。山高峻,其上平广,可容千人。三面险绝,惟南有径可登”。
春秋郑地。当在今河南鲁山县境。《春秋》:襄公七年(前566),“公会晋侯、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曹伯、莒子、邾子于”,即此。《谷梁传》作“”。古邑名。又作&
即今广东翁源县西北翁城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翁源县:“故城在西北,今治长安乡也,洪武初,迁于此。”
①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。《魏书·田益宗传》:景明初,“萧衍建宁太守黄天赐筑城赤亭”。即此。②一作赤沙亭。在今湖南华容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二年(551),侯景将任约“至赤亭。六月,甲辰,(胡)僧
北宋置,属信安军。在今河北霸州市东一百十里。
在今四川小金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懋功屯务厅》:巴郎山“在懋功屯务厅东二百一十五里。其山袤延三百余里,与茂州瓦寺土司接界”。民国《懋功县志》: 巴郎山“一名斑斓山。古称冉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