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嵛县
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文登、牟平二县析置,治吕家村 (在今山东文登市西)。因昆嵛山而得名。1949年徙治汪疃集 (今山东文登市西北汪疃镇)。1952年迁治文登城 (今文登市)。1956年撤销,并入牟平、文登二县。
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牟平、文西两县析置。以境内昆嵛山得名。治今文登市吕家山,1949年迁治汪疃集(今属文登市),1952年迁文登城。1956年撤销,并入牟平、文登两县。
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文登、牟平二县析置,治吕家村 (在今山东文登市西)。因昆嵛山而得名。1949年徙治汪疃集 (今山东文登市西北汪疃镇)。1952年迁治文登城 (今文登市)。1956年撤销,并入牟平、文登二县。
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牟平、文西两县析置。以境内昆嵛山得名。治今文登市吕家山,1949年迁治汪疃集(今属文登市),1952年迁文登城。1956年撤销,并入牟平、文登两县。
一作淛江、浙江。即今浙江之钱塘江、富春江。上源为安徽之新安江。《庄子·外物》: “自制河以东,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。” 《史记索隐》 谓即浙江。《新定九域志 (古迹)》 卷5: “浙江,按 《山海经》
明洪武中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在今云南红河县南三十里嘎他。清嘉庆年间属石屏州。1933年废入石屏县。明洪武中置,治今云南省红河县西南左能。属临安府。辛亥革命后废。
民国时由西藏地方政府占据,治所即今四川石渠县南洛须乡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,治今四川省石渠县洛须乡。1960年与江达宗合并,改置江达县。
俗称百峰山或北峰山。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:古兜山“在新会县西南八十里。最高峻,东与厓山相峙,西与新宁县百峰山相连,有峰曰汤瓶咀”。古称百峰山,当地称北峰山。在广东省台山市与江门市
南宋淳熙间建。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鼓山主峰屴崱峰上。宋赵汝愚《游鼓山》诗有“江月不随流水去,天风直送海涛来”句。朱嘉爱赵诗,遂书“天风海涛”四字刻石,因以名亭。在今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鼓山主峰屴崱峰上。南宋
①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南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“南山”条下:龙腾山“高耸突出”。②在今四川南溪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3叙州:龙腾山“去南溪县东五里。其北有石横空,长四丈许。父老相传云龙桥”。《方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汶川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二十里较场乡南迭溪。《寰宇记》 卷78卫山县: “县西有蚕陵山”,遂以为名。地节三年 (前67) 属蜀郡。东汉改为八陵县。《后汉书·桓
①在今广东四会市东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: 南津巡司 “在四会县东南六十里。明洪武初置,在县东四十里黄冈村。十七年移治于此”。②红河下游支流。在今越南河北省西南。《宋书·杜慧度传》:
亦名赤壁山。在今湖北武昌县西南金口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江夏县:赤壁山在“城东(按,应为西)南九十里。一作赤圻,亦曰赤矶。俗以为周瑜破曹操处,误也”。
在今福建德化县城东南郊宝美村。创烧于宋。元代有发展,至明代以生产白瓷著名。产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诸国。1976年对屈斗宫窑址进行发掘,发现一条保留比较完整的窑基,出土六千多件瓷器和烧制工具。瓷器中洗、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