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旗山

旗山

①一名水西山。在今福建福州市西郊外。与鼓山对峙。上有勾漏洞。晋郭璞 《迁城记》: “右旗左鼓,全闽二绝。”

②即今福建闽侯县南旗山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卷45福州府山川: 旗山 “在侯官县西五十里,以形似名。故老相传,左鼓右旗,全闽二绝,八郡雄伟”。

③又作旗后山。在今台湾省高雄市高雄港外,与鼓山相对。清康熙间高拱乾 《台湾府志》 卷1谓 “打鼓山之后,越一小港有土阜,曰旗后山”,并称 “冬天捕乌鱼者在此”。

④在今广东博罗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03惠州府博罗县: 旗山 “在县西十里,山高百余丈”。

⑤在今贵州瓮安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瓮安县: 旗山 “山项有洞。一名川岩”。

⑥在今贵州安顺市东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3普定卫: 旗山 “峻拔如卓旗”。


在福建省闽侯县南部、乌龙江与大樟溪间。属戴云山。山顶形如旗,故名。《寰宇通志》福州府山川:旗山“在侯官县西五十里,以形似名。故老相传,左鼓右旗,全闽一绝,八郡雄伟”。西北—东南走向。山体由花岗岩组成。海拔500米左右。主峰海拔775米。树木以松、灌木为主。有狮岩、虎岩、普济宫、白鹤洞等胜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孝义县

    ①唐贞观元年(627)改永安县置,属汾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孝义市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3孝义县:“因县人郭兴有孝义,故以名焉。”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)改中阳县,后复为孝义县。熙宁五年(1072)废。元祐

  • 扶卢山

    又名芙芦山。在今广东四会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6肇庆府:扶卢山“在四会县东四十里。(高)百余丈。上有池,水四时澄澈,花木繁茂。耆老相传:甲戌日即有管弦之音。又云:昔六祖尝隐于此,六祖姓卢,故名。山有六

  • 富阳

    即富场。在今香港九龙东部。一说在今广东深圳市西。元 《宋季三朝政要》 卷6: 南宋景炎元年(1276),“景炎帝 (按: 即宋端宗赵昰) 趋于富阳”。阳为场之讹。

  • 象谷渠

    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徐沟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徐沟县: 象谷渠 “在县城下,流分三道,环绕东西,分灌民田,盖居民引象谷水为渠也”。

  • 温河

    古玄水支流。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 温水 “出肥如城北,西流注于玄水”。即此。古今水系变迁多异,今已无法实指。

  • 蚕陵山

   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卫山县: “有蚕陵山。” 汉蚕陵县以此名。

  • 石佛堡

    即今辽宁义县东南石佛堡乡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30:石佛堡在“(义州)城东南四十里”。

  • 东洲镇

    唐置,属海陵县。在今江苏启东市北。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)置海门县。

  • 介休郡

    北周改定阳郡置,属介州。治所在平昌县(今山西介休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介休市及灵石县地。隋开皇初废,义宁元年(617)复置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置介州。北周改定阳郡置,治平昌县(今山西介休市)。属介州

  • 银瓮 (甕) 峡

    在今甘肃两当县东二十里。杜甫《洗兵马》 诗: “复道诸山得银瓮。” 指此。